转自:港湾商业观察
【资料图】
近日,北京绿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竹生物”)二度递表港交所。
01
不“缺钱”狂买理财式IPO?
绿竹生物是一家成立于2001年的生物技术公司,开发创新性人类疫苗和治疗性生物制剂,以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并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公司的产品管线包括三款临床阶段的在研产品,包括核心产品LZ901,以及四款临床前阶段的在研产品。
在绿竹生物的往绩记录期间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并无产生任何收入,招股书提及:“于往绩记录期间前对外授权大部分过往开发的候选产品,而公司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前尚未商业化任何候选产品。”
2021年及2022年,公司分别有689.6万元及1392.3万元的其他收入,并录得5.39亿元及7.25亿元的净亏损,合计12.64亿元。
递表港交所的医药类企业中,尚未实现盈利的不少,但绿竹生物的情况不常见。对于多数同类企业而言,虽然暂未产生较具规模的收入,但大部分亏损都在研发上。这一特点在绿竹生物披露的报告期内并未发现。
绿竹生物的研发开支主要由员工成本(包括向研发人员支付的薪 金、福利及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第三方承包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折旧及摊销组成。2021年及2022年,公司研发成本分别约为4300万元及9140万元。2022年的增长,还主要是因为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增加1570万元,由于向研发人员授出的购股权及奖励所致;分包成本增加1250万元,主要由于LZ901的I期临床试验及II期临床试验所致。
作为绿竹生物所描绘的“核心产品”,LZ901在报告期内产生的研发开支(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也仅分别为620万元及3820万元,分别占当期现金经营成本总额的39.5%及72.3%。在招股书中称“研发活动对公司的业务至关重要”的同时,绿竹生物在报告期内对研发的投入相对来说并不高。
要知道,在绿竹生物递表前,分别在A轮融资筹得2.5亿元、B轮融资筹得3.5亿元、B+轮融资筹得1.2亿元及C轮融资筹得2.18亿元。
目前的绿竹生物并不“缺钱”。招股书披露,公司自A轮融资的所得款项约13.1%尚未使用。该未使用所得款项将用于作K193临床试验及开发各种疫苗及治疗性生物制剂的资金;自B轮融资的所得款项约52.6%尚未使用。该未使用所得款项用作营运资金以支援医药产品的开发及生产、临床试验及其他营运。
而来自B+轮融资及C轮融资的所得款项,则都尚未动用。绿竹生物表示,来自B+轮融的所得款项将用作营运资金以支援医药产品的开发及生产、临床试验及其他营运,而来自C轮融资的所得款项将用于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资本开支及流动资金要求。
本次IPO,公司称约40.7%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LZ901的临床开发、制造及商业化;约12.3%将主要用于K3的临床开发、制造及商业化;约8.4%将主要用于K193的临床开发及制造;约7.7%将主要用于管线中其他在研产品的IND前研究及临床开发及制造。
前几轮融资的钱还有不少尚未使用,公司又IPO寻求进一步补充资金,且其中大部分称将用于相关的产品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但若通过公司在报告期内所披露的研发开支数据来看,比较其他同类企业,目前不“缺钱”且不“费钱”的绿竹生物,此时冲刺IPO的必要性可能将遭受市场的质疑。
在首次递表时,《港湾商业观察》在2022年7月15日发布的《绿竹生物融资后狂买理财:无商业化团队,亏损超7亿盈利无底洞?》中谈到,绿竹生物将B轮、B+轮部分金额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绿竹生物在招股书中称,作为资金管理的一部分,当现金足以涵盖日常业务运营时,该公司会投资若干理财产品,以更好地利用剩余现金。招股书显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由2020年年底的1.78亿元增至2021年年底5.32亿元及2022年前三个月的6.38亿元,主要分别系用B轮融资及B+轮融资款购买理财产品所致。
02
带状疱疹疫苗百亿市场梦,能成真吗?
投资、风险及回报之间的关系,是资本市场的老生常谈。期内研发开支分别为620万元及3820万元的核心产品LZ901,未来商业化前景如何?
LZ901是绿竹生物自主开发的候选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用于预防年龄为50岁及以上成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带状疱疹。其于2022年1月在中国就LZ901启动I期临床试验以及于2022年4月在中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及启动II期临床试验。公司预计于2023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完成LZ901的II期临床试验,于2023年第二季度启动主动对照III期临床试验以将LZ901与Shingrix进行比较,并于2024年第三季度向国家药监局提交LZ901的BLA。
LZ901的市场规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50岁及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新病例从2015年的250万例增加到2021年的390万例,复合年增长率为7.8%,预计2025年将增加到490万例,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0%,以及于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到600万例,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2%。
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病例的复合年增长率处于持续放缓的趋势;另一方面,带状疱疹疫苗并不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解决方案。根据互联网相关信息,目前的带状疱疹疫苗,在接种过后抗体有效期在四至五年内。
按销售收入计,中国带状疱疹疫苗市场从2015年的0增加至2021年的6亿元。但招股书中提及,预计将增加至2025年的108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3.8%,以及将进一步增加至2030年的281亿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1%。
在2021年还是6亿元的市场,到了2025年就能达到108亿元,实现103.8%的复合年增长?绿竹生物研发LZ901的同时,也处在这一细分市场的第一线,公司认为这一估计是否准确呢?2015年的0到2030年的281亿元,又是否能实现?就行业前景等相关问题,《港湾商业观察》联系绿竹生物,公司并未给予回复。
就算市场规模能由2021年的6亿元一跃增长至2025年的108亿元,这108亿元的蛋糕,绿竹生物能分到多少呢?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中国有两款带状疱疹疫苗获得批准,即葛兰素史克的Shingrix以及百克生物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以2021年的销售收益计,Shingrix几乎占全球市场份额近100%。
于此同时,中国有四款带状疱疹在研疫苗处于临床阶段(包括LZ901),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澳洲、菲律宾及美国共有五款带状疱疹在研疫苗处于临床阶段。
对于自身产品的竞争优势,绿竹生物罗列的第一条便是价格低廉。公司表示LZ901的零售价预计约500元至800元一针,每个疗程共注射两针且不需要第三剂加强针,与中国其他市售带状疱疹疫苗的零售价约1600元一针,每个疗程共注射两针相比,价格更实惠。
如果是以价格优势打开市场,那其他处于临床阶段的竞品是否也可能走这条路?另外,已经市售的竞品又是否可能根据新的发展形势有所调整?如同绿竹生物的资本市场之路一样,这或许都将是未知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