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晚,电视剧《三体》大结局上线。外星舰队携带高科技向地球奔袭而来,科学发展已被封锁的地球人没有坐以待毙,宇宙中两个文明展开正面对决……恢弘的“古筝行动”,再次加深原著粉的深刻印象,该剧凭借对刘慈欣小说的“纳米级”还原备受称道。不少网友则呼吁,“第二部搞快点!”
“三体”未来可期
原著中诡谲的宇宙幻想,辽阔的世界观,深远的文明,这些怎么视觉化?鉴于之前的长时间等待、不尽如人意的影视呈现,不少观众期待之中仍不敢寄望太高。
【资料图】
1月15日,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被视为“中国科幻第一剧”的《三体》在央视八套、腾讯视频、咪咕视频首播。该剧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腾讯视频、三体宇宙、灵河文化等出品,张鲁一、于和伟、陈瑾、王子文等领衔主演,开播1小时站内热度值破2.5万,打破了腾讯视频剧集首日热度值纪录。
电视剧临近结尾时,超过20万人参与的豆瓣评分上升到8.4。剧版《三体》“抠书”般的还原度、主角团的“对味”选角和精湛演技受到观众力赞。剧集收官之际,版权方三体宇宙透露,续集《三体2:黑暗森林》及番外剧《三体:大史》正快马加鞭而来,动画《我的三体》第四季已在制作中,预计明年上线……
如何征服原著粉?
回归原著的改编方式,是剧版《三体》征服原著粉的重要原因。出品人、总制片人,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白一骢则表示:2016年灵河文化拿下《三体》项目的制作权,从筹备到上映历经七年时间,其间剧本修改和拍摄过程十分艰辛。“以原著粉为第一受众、兼顾路人粉,这是我们在经过一年多的试错和做出20多版方案之后,最终确定下来的改编策略……在平台方、原著作者刘慈欣及各主创参加的会议上,大家决定还是回归原著本身。”
剧版《三体》总导演杨磊说,“我是带着一个粉丝捍卫原著的心态来拍的。”“科技是科幻的基础,科幻是科技的未来。”创作团队前期花费3个多月采访射电天文、纳米技术、粒子对撞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依托严谨缜密的想象、设计、计算、推演,邀请一批中国科学家作为科学顾问,帮助影视作品完善了世界观架构和视觉呈现效果。
该剧大大小小总共涉及200个左右的场景,所有原著名场面基本都还原,“三体集体脱水名场面”的词条也迅速冲上热搜。除红岸基地和作战中心的内景是搭建外,其他外景均为实景拍摄。制作团队甚至去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站、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拍摄。视觉震撼的“宇宙闪烁”以及依靠动捕和CG基础呈现出的三体游戏,都让读者多年的幻想成为了现实展现在屏幕之上。
在主创看来,《三体》影视化最大的难点并不在于科幻,更难的是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发生过的、现实里存在的东西。剧中出现了2007年仍在修建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背景音中的奥运火炬手选拔、史强办公室壁画上的3个太阳、汪淼濒临崩溃时,街边路牌上出现的智子路等,还有网友发现,大史玩贪吃蛇游戏的手机,是诺基亚N70,这款2005年发布,2008年停产的手机,用在2007年非常恰如其分。还有汪淼使用的跟小说中一模一样的莱卡M2相机,大量生活细节令追剧粉丝身临其境。
走出国门开辟海外赛道
值得关注的是,《三体》还引领中国科幻走出国门,开辟了全新的海外赛道。一直以来,观众对于科幻题材作品的认知大多来自欧美剧,科幻题材也并非国产剧出海的主要类型。《三体》的成功只能算是一个个例,科幻仍然是小众的、边缘的文化。除了刘慈欣等极少数科幻作家,大多数中国科幻作品的销量只有数千册,而从考察作家的整体水平、每年科幻作品的发行量和产值等指标看,中国的科幻水平与欧美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出海背后,究其原因,除去剧集扎实饱满的故事内核,也离不开腾讯视频深度拓展全球市场的发行布局。
截至目前,《三体》已确认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美洲、欧洲、中东、大洋洲、印度等地区发行,不仅实现多个地区紧贴国内播出进度,亦与多国开展独家合作,多渠道多媒介整合资源,覆盖更广大的海外人群。据介绍,未来剧版《三体》还将持续推进海外地区发行,让更多来自全球的观众体验属于剧集的华流科幻魅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