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白天还是黑夜,车灯亮起,车上的人就要开始赶路。赶路的人中,有一位名叫陈佳欣的女孩,刚刚21岁的她,已经是一位三岁女孩的妈妈,丈夫意外去世后,她带着女儿从江西南昌来到安徽安庆,用送外卖的方式撑起了两个人的家。一盏车灯,照亮了她们的脚下,也点亮了一个小小的家。
夜色下的赶路人:前方再远 一路有光
车前的灯照亮了这对母女送外卖的路,在次第亮起的感应灯护送下,她们穿梭在万家灯火之间。这是三岁半的朦朦跟21岁的妈妈陈佳欣送外卖的第三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妈妈的背带里,朦朦开始了送外卖的生活。带着朦朦怕危险,放下心又悬着,妈妈也很矛盾。对于一天当中大多数时间都在等待的朦朦来说,她喜欢出去送餐,和妈妈一起看风景,还能说一路的话。
骑手可以下线,可是当妈妈却不能。朦朦现在不用一直背着了,佳欣也比刚来时胖了十多斤。
春天,是新的开始,在扑面而来的琐碎日常中,佳欣有更长远的计划。
外卖送餐员 陈佳欣:有时候带小朦在大街小巷走,就会看到人家好的房子、好的学校,就会想什么时候我跟小朦也会住在这里,朦朦会在这个小学上学。
时间流淌,眼眸流转,朦朦眼里的星星,等待妈妈的车灯照亮。车灯如流,街灯如昼,陪妈妈送完这一单,她们就可以回家点亮自己的灯了。
阡陌交通 点亮流动中国
一盏车灯,照亮了一对母女前行的路,她们每天穿行的街巷,还有无数像这样的车辆,川流不息的轨迹织成一张越来越密的网,连接起消费和生产的循环。纵横交错、通江达海的路网,串联起或近或远的两端,点亮了流动的中国。
“叮,您有新的外卖订单”,在高峰时段,这样的提示音,每秒钟大约会在全国响起1000次,这些都是真实的外卖订单,小溪桥头、村东头老槐树、码头第三条船……没想到吧,订单里还有这样的坐标。
这些地址光靠导航可找不着,但是外卖可以送达。点餐的是村民,送餐的也大都是乡里乡亲,延伸至乡间小道、渔港码头的外卖给村民带来便利,也为小镇商户带去生意,即时配送不再是城市专利。据估算,2022年我国即时配送的订单超过400亿单,同比增长30%左右,市场规模达到约2000亿元。
不仅外卖,每天还有1亿多件快递包裹在农村进出,乡村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正在加速打通。今年2月以来,全国日均快递业务量超过3.3亿件,每一份订单高效寄递的背后,都得益于我国交通物流向空白处不断挺进。
30分钟,可以将一碗热气腾腾的拌饭从集市送到炕头,也能让隔海相望的城市从远亲变为近邻。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就将把被伶仃洋分隔两岸的珠三角城市群更紧密地连接起来。通车后,深圳到中山再也不需要绕行两个小时了。
作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如今,我国平均每天约有超过6.9万艘次船舶进出港,飞机起降2.68万架次,高峰时,铁路平均每天开行旅客列车超过1万列,高速公路流量超过6000万辆次,初步实现了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道路上的车水马龙,车灯里的流光溢彩,点亮了流动的中国,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