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承的越来越传统
(资料图片)
让创新的越来越现代 茅台科技创新的“平衡美学”
祝浪 支太檾 沈仕卫
转自:贵州日报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在举国创新的大环境下,茅台集团作为一家传统企业和国有企业,该如何作为?面对“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之辨,“传统”与“现代”的时代之问,茅台如何解答“变”与“不变”?
3月21日春分,茅台集团召开的2023年度科技创新工作会作出了回答:让传承的越来越传统,让创新的越来越现代。
春分之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昼夜等长,春季等分,蕴含着自然平衡之道。去年,茅台集团首次将春分定义为茅台的科技创新日,“以科学传承美、以科技创新美”为主题召开了2022科技创新大会。
时隔一年,春分又至,茅台集团对科技创新的理解更为深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在会上提出,要坚持科学传承美、科技创新美,让传承的越来越传统,让创新的越来越现代,在“变”与“不变”中追求极致的平衡之美。
这是茅台的科技创新之路,也是茅台的科技创新美学。唯有传承与创新平衡并行,茅台和中国白酒业,才能走向“美时代”。
科技创新结硕果 赋能茅台“美时代”
从i茅台数字营销平台线上申购的火爆,到茅台冰淇淋的强势破圈,再到巽风数字世界掀起年轻人“云上酿酒”的潮流,不断刷新着行业和社会对茅台企业的认知,“创新”“现代”等词汇正日渐成为茅台新的形象标签。
这背后体现的,正是茅台集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大胆结合,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
“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科技创新占据首要任务‘首位’。”丁雄军在会上表示,茅台集团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过去一年,茅台集团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科学传承美、科技创新美”为引领,开启了茅台“美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的新篇章。
《2023年度科技创新工作报告》显示,2022年,茅台集团研发投入6.4亿元,同比增长161%,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成果日益显著、平台建设多“点”突破、数字化实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广度和深度持续增强。
在科研攻坚取方面,茅台集团围绕7大领域23个研究方向启动200余项科技创新项目,其中在酿造环境、酿造原料、酿造微生物、酿造工艺与装备、风味与安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当前,茅台集团对酿造微生物的研究已走到世界前列,去年共获得了25个类别共600余株梭状芽孢杆菌,其中在全球首次分离获得3类新梭状芽孢杆菌并获得活体菌株。
通过“茅台酒酿造过程酵母菌全程解析与资源挖掘”科研项目筛选并获取茅台酒酿造过程中纯培养酵母菌3168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归属于20个属41个种,远超于已有白酒文献所报道的25种。
科技创新赋能转型发展,为茅台这家传统企业开辟了新赛道。i茅台、巽风数字世界一经上线就成为“焦点”,茅台的数字化革命由此拉开序幕。截至目前,i茅台APP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日均活跃用户超361万。巽风APP目前已有近300万用户注册。跨界创新推出茅台冰淇淋,则以一场场香醇、沁心的冰醇之旅开启“年轻化、时尚化”赛道,销售范围覆盖全国160个地级市。
茅台科技创新类平台建设也在去年实现多点突破。茅台集团启动了公司级工业微生物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和特色高粱创新重点实验室及赤水河流域茅台段野外观测研究站等平台建设。目前,茅台集团已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8个。
人才方面,茅台集团通过“揭榜挂帅”“异地用才”等方式,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中酒协高级工程师王旭亮、农业部“神农青年英才”周正富等60名高层次人才。也通过设立“谷雨人才日”和“秋分工匠日”,评选表彰杰出人才、创新成果,制定科技人才“松绑赋权”清单的方式,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此次科创大会还对2023年度茅台集团科技创新成果奖进行了表彰。其中,《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酱香型白酒风味调控策略研究》《i茅台数字营销平台》两项科技创新成果获茅台集团科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科创大会召开前一天,《茅台酒酿造过程酵母菌全程解析与资源挖掘》和《制酒过程多维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两个科研项目,均被权威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传承的价值体现。
“三驾马车”加速 “棋心”拼未来
今年是茅台集团的“棋心拼搏年”。茅台集团将遵循“大集团一盘棋、产业链一条心”这一主题主线,重点聚焦平台、项目、人才“三驾马车”,拼出茅台科技创新的蓬勃未来。
在平台上,打造高层次的科创平台集群,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平台、协作创新平台、服务支撑平台三大平台建设,让茅台成为白酒行业科技创新高地。
在项目上,打造高水平的科创项目成果,持续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项目建设。2023年启动新立项目115项,持续推进304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25项。
在人才上,打造高素质的科创人才队伍,持续实施好人才培养“四项计划”“四项工程”,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四个关键环节精准施策、不断发力,持续扩充茅台人才队伍,为茅台科技创新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平台是舞台,项目是空间,人才是基础。“三驾马车”是茅台集团实施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对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茅台要以集团一盘棋,棋心创未来。
茅台集团提出,要大举集团之力,下好科技创新“一盘棋”,统筹内外资源全力支持子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助力子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合作开展课题攻关,全域推动茅台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聚合全链之力,铸牢科技创新“共同体”,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倒逼上下游供应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生产低碳化、产品绿色化、管理信息化、技术前沿化。
善借外部之力,扩大科技创新“生态圈”,要与顶尖院所、高校、协会和专家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与合作机制,为茅台科技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丁雄军表示,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就是在与时间赛跑,要拿出“拼”的姿态,全力以赴推动茅台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再有新跨越。
在“变”与“不变”中追求平衡之美
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将比以往的时代都更加快速,甚至是爆炸式的发展。茅台集团作为一家以传统酿造为主的企业,要传承什么、创新什么,哪些能变,哪些不能变,考验着决策层的智慧。
“茅台是传统企业,还是现代企业?我认为两者皆是。传统是茅台的魅力,现代是茅台的活力。”在茅台高层看来,回答好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必须遵循科学逻辑,那就是必须保证“茅台酒永不变味”。
茅台酒从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走到如今年产量达5.6万吨的现代化企业,绝不是一成不变就可以做到的。但是无论怎么变,茅台最核心的品质从未改变。
“端午制曲,重阳下沙”,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其背后说的就是传承。茅台集团用科学的思维和研究,对茅台传承与传统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茅台酒生产周期顺应二十四节气变化规律,包括不同节气不同的气候、温度、水文等,茅台酒酿造要顺天应时,传统工艺工序和茅台酒品质的关系,须坚守传统酿造工法,这些都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解析,探明当中的机理,也只有用科学,传统才会不走样,茅台酒才能不变味。
什么是必须要传承不能变的?茅台从物质与非物质层面,提出“三物”加“四非”:严苛的用料、严格的器皿、稳定的微生物即为“三物”,时间之则、气候之律、温度之法、工法之美即为“四非”。
相比其他,酿造微生物是茅台最关键的密码,贯穿茅台酒每个生产环节。据茅台科学研究发现,60年前的茅台酒酿酒酵母和今天的相比,在基因组层面相似度仍达99.81%,遗传关系无明显差别,足以证明茅台酒酿造微生物的稳定。
而那些不影响茅台酒品质的,则是要着力创新的。茅台集团从科学领域“四个创新”提出基础理论中物质、生物、环境、生命科学的创新,从科技领域“五个创新”提出技术方法、设备设施、绿色技术、数字应用、产品研发的创新。
近年来,茅台集团不断推出各种创新成果,解析茅台酒酿造微生物菌群的机理,将之与茅台工艺相结合,保证茅台酒的产品质量;开发建立高粱关键品质快速识别技术,构建酒用小麦综合评价技术体系等。
总而言之,茅台集团创新与否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必须保证“茅台酒永不变味”。即但凡自然因素作用于品质的,就必须传承;但凡人力因素不影响品质的,就可以创新。
从坚守品质的不变初心,到科技创新的求变升级,茅台集团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到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点,展现出的是企业内在价值观和外在科技力的平衡之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