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共话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是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之一,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中重要的一环。《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创新成果如何更好转化为产业增长动能?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释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效能、丰富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渠道等举措,将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助推我国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加强激励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
“在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大学、科研院所取得了大量的优质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的成功转化,能够直接为企业注入强大的创新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表示。
过去五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也取得长足进步。以发明专利为例,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近五年稳步提高,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已达到36.7%。
不过,由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费时费力,科研人员缺乏开展转化工作动力的情形仍然存在。业内人士认为,打通“梗阻”,首先要从“实验室”入手,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动力、活力和积极性。
“在海南,我们开展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科技厅厅长谢京介绍,作为科技部相关试点单位,海南大学不仅赋予科研人员95%的成果所有权以及转让谈判权,学校5%的成果所有权也可以优先转让给发明人。此举极大调动了教师们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锐科激光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建议,可通过引入“科研法人”制度,充分授予高校、科研机构战略科学家、首席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参与成果应用转化等活动方面的独立自主权,从顶层制度设计上引导科技成果转化中核心技术发明人权责匹配,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完善平台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重要一环。
“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成果往往是不成熟的,就如同小麦和稻谷没办法直接食用,必须经过食品加工厂加工成面包蛋糕才可以食用,科研成果也需要这样的加工厂。”谈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打了个比方。
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新综合服务体……多地建设的科创孵化平台等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下转第二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