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新冠病毒去哪儿了”的问题引起广泛讨论。多省市疾控中心发布提示,目前多地处于病例散发状态,尚未检测到新的变异株。与此同时,随着天气变暖,有网友发出疑问——新冠病毒还会有哪些变化?进入春夏季节后,新冠病毒会消失吗?这些疑问,萦绕在民众心里,催生出不少想法,有人因此认为疫情阴霾散尽,到了该额手相庆的时候;也有人仍然感到焦虑,认为疫情只是暂时稳定下来,大规模的“反扑”仍有可能。
春节之后,防疫形势的最新变化与过去形成了鲜明对照:药品抢购热潮余温刚退,丢弃多余药品的现象已在各地出现;民众还在为医务人员能否应对好医疗挤兑现象而担心,医院发热门诊等繁忙科室就已基本恢复平静;有人还在为外出会不会“阳”而焦虑,景区和车站已经“挤”字当头。来势汹汹的感染高峰在普通人的观感中似乎戛然而止,变化如此之快,难免令人心存疑虑。也正因如此,人们才对疫情的未来走势十分关心。
其实,对于疫情的发展趋势,公卫部门不难根据传染病学规律作出判断。大部分地区超过80%的人感染后,形成的免疫屏障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免疫力递减,个人感染风险递增,感染仍会散发。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通常能够保护感染者半年以上,因此下一轮疫情可能在半年左右出现。但个人感染先后、免疫力强弱、免疫衰退进度不同,将来即使有疫情,感染时间也会相对分散,不会再次出现短时间内大量感染的现象。疫情流行趋于温和与平稳,是大势所趋。
不过,即便疫情在整体上趋于温和平稳,感染新冠病毒对于家庭和个人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对此,普通人还应注意防护,不能过早懈怠下来。不注重戴口罩等防感染手段,感染风险将升高;未按期接种疫苗,患重症的可能性会增加。高龄与慢性基础性疾病等风险人群,采取防护措施的重要性更为明显。这些个体差异,会导致每个人面对疫情的风险大小有所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差异没法改变,但多数个体差异与个人行为有关,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营造最有利于自身的防疫环境。
家庭和个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的最佳办法,就是秉持科学态度,依照权威指南做好防范。世界卫生组织最近主导的一项研究显示,曾经感染和接种疫苗,两者相加产生的“混合免疫”,具有更强或更为持久的免疫力,能预防97%以上的重症或住院。因此,不仅未感染者要积极接种疫苗,“阳过”之后一段时间,同样应按官方指引尽可能接种疫苗。此外,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习惯也应深入人心。
新冠病毒不会自己消失,盲目放松不可取。不过,新冠病毒虽然还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但病毒毒性逐渐衰减、感染后症状减轻、公众防疫经验日益丰富、有效的疫苗和药品越来越多等,是可以预料的趋势。疫情虽未结束,诸多积极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防疫前景保持乐观。
面对与新冠病毒有关的疑问,每个人或许会有不同的想法。总而言之,既不麻痹大意,又不紧张焦虑,保持防疫定力,用科学的防疫举措框定正确答案,是应对当前疫情的最佳选择。
罗志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