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英英 北京报道
在奔赴资本市场的道路上,新能源企业陆续登场。近日,专业化光伏电池生产商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阳股份”)创业板IPO过会,距离上市敲钟更近一步。
(资料图片)
2016年以来,光伏行业快速崛起,润阳股份也乘着PERC光伏电池发展的东风,依托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等光伏组件龙头的订单,很快跻身外销光伏电池厂商全球前三的地位。
近两年,由于光伏多晶硅供需关系变化,产业链各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光伏组件龙头纷纷完善一体化业务布局,而且一贯坚持专业化分工的多晶硅和电池双龙头通威股份也开始奋力“抢食”组件市场,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专业化电池和组件厂商的生存与发展一度引发外界担忧,十分考验企业自身的专业竞争力、成本管控力和抗风险能力。
不仅如此,站在新一代电池技术迭代的关口,TOPcon、ABC、HBPC和HJT等电池技术“争奇斗艳”,也增加了未来市场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如隆基绿能推出差异化的HBPC电池技术路线,并规划约40吉瓦电池新产能,这样的变化也直接关系着润阳股份的生存空间。
润阳股份将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基于电池业务,润阳股份进一步向上下游延伸产业,正构建以“硅料、电池、电站”为核心架构的“嵌入式”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11月10日,润阳股份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的双经销业务模式可保证单晶硅片的稳定供应,同时应对价格波动风险以提前锁定利润,既保证了原材料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又实现了稳定盈利,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随着在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领域加快布局,公司的电池产品体系将得到进一步丰富,有利于公司扩大业务规模、提升盈利能力,并持续加强在电池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
“捆绑”一体化龙头
相比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通威股份等公司,润阳股份进入光伏行业的时间较晚。
2013年5月,润阳股份由陶龙忠与大学同学范磊共同成立。起初,润阳股份以对外提供技术咨询、产线技术升级与改造服务为主要盈利模式。次年,公司还针对光伏电池辅材浆料和添加剂进行研发与生产,但均未涉足电池制造环节。
直至2016年,润阳股份对山西潞安闲置的多晶电池生产线进行改造,并于2017年组建P型单晶PERC光伏电池生产线,公司才进入电池制造的高速产业化阶段。
受益于光伏市场的高景气,润阳股份得到快速成长与蜕变。根据PV InfoLink统计(注:电池自用为主的一体化企业除外),2020年和2021年润阳股份已经成为全球光伏电池销量排名第三的制造商,位居通威股份和爱旭股份之后。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19~2022年6月),润阳股份实现光伏电池业务收入分别为29.94亿元、47.13亿元、104.54亿元和88.98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9.52%、99.15%、99.34%和99.57%,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与之相对应的是,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分别实现2.43亿元、5.13亿元、4.86亿元和5.06亿元,存在一定的波动。
这样的“好日子”有时比爱旭股份过得还滋润。2021年,爱旭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亿元,下降115.59%,反不如润阳股份。
从毛利率上来看,润阳股份的毛利率近年来还高于同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6.65%、19.54%、10.90%和12.56%,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别为14.65%、13.29%、5.49%和9.26%。润阳股份在招股书里提及,这主要受新建产能投产时间差异、产销结构差异和产业链覆盖差异因素所致。
在产销结构层面,润阳股份方面告诉记者,受上游硅片大幅涨价及客户群体需求影响,182mm尺寸电池盈利能力整体优于166mm和210mm尺寸电池,使得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电池毛利水平有所差异。
事实上,润阳股份的发展离不开光伏组件龙头的“助攻”。
近几年,润阳股份与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大型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以2021年为例,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等均为前五大客户,润阳股份向这三家企业分别销售的电池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48%、13.08%和5.11%。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还既是客户,也是供应商。
润阳股份将这种客户和供应商重叠的业务存在形式称为“双经销业务模式”,即向大型光伏一体化生产商采购硅片的同时销售电池。不过,有外界人士解读认为,“双经销业务模式”的本质类似“代工”和“受托加工”,话语权相对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2020年以来,多晶硅供应紧张,价格持续高涨,以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为代表的光伏龙头逐渐补齐“硅片-电池-组件”的一体化制造链条,特别是在新一代电池技术迭代的十字路口,这些企业在扩大自身电池产能的同时,还走出了差异化技术路线。不仅如此,以通威股份为代表的竞争对手和光伏跨界者也纷纷扩大电池产能,并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那么,专业化电池生产商的生存环境与利润空间是否会受到挤压?
隆众资讯光伏分析师方文正向记者表示,在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四个制造环节中,未来行业降低成本的重点仍在于电池,现在一体化龙头和专业化电池厂商都在寻求新一轮技术变革的突破。做得好可以引领市场潮流,做不好也可能沦为代工。在垂直一体化市场大趋势下,作为专业化的电池厂商,要聚焦电池专业化核心竞争力,做好成本控制,有条件可进一步对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延伸。否则,生存也较为困难。
“嵌入式”一体化新布局
随着光伏市场与技术的变化,润阳股份的发展战略也在发生改变。2021年,公司以高效电池为核心,实施“嵌入式”的一体化战略。
所谓嵌入式,即在光伏产业链五大环节“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电站”中重点发展硅料、电池、电站业务,与布局硅片、组件环节的行业龙头厂商形成产业联动,实现互利共赢。
润阳股份方面向记者表示,公司致力于建设“嵌入式”一体化光伏产业链条,实现与产业链上下游的良性协同发展,坚持科技引领,深耕光伏产业,加强全球化布局。
招股书显示,润阳股份单晶PERC光伏电池产能达到22吉瓦,具备182mm及以上大尺寸电池的生产能力。同时,公司还将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13吉瓦 TOPCon电池生产线,并拟实施5吉瓦异质结电池募投项目,稳固电池环节的规模优势和市场地位。
事实上,润阳股份在光伏电池领域的“野心”并不小。按照规划,公司五年后拟定建成100吉瓦电池产能。但与通威股份“2024~2026年电池业务预计形成产能130吉瓦~150吉瓦”的规划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不仅如此,润阳股份还于2021年11月启动建设宁夏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并计划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招股书显示,公司规划五年内建成20万吨高纯多晶硅料产能,匹配客户N型硅片生产需求。
按照润阳股份的计划,这样可有效延伸产业链、减少对外部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提高自主供给能力,降低行业周期性波动对公司产品成本的影响,从而间接提升公司的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
润阳股份在招股书内还提到,“项目投产后,公司可延伸与行业主要一体化厂商的合作,可向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厂商提供自产硅料,以换取硅片用于进一步生产电池。”
在多晶硅市场迎来新产能快速释放和价格松动概率增加的阶段,润阳股份的多晶硅项目落地与效益情况也值得关注。
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曾预测,随着多晶硅供应大幅增加和终端市场调整,2023年多晶硅将开启价格下行通道。同时,随着产能翻倍增长,2023年放量供应后,多晶硅过剩不可避免。
“先前预测多晶硅市场会有一定过剩,但实际情况还要关注全球终端市场的需求。”方文正认为,到明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并不会回落太多,断崖式下跌短期内很难显现,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实际安排项目投产。
润阳股份招股书中也提醒,由于项目从设计、施工到投产有一定的周期,实施过程中可能因为行业政策变化、项目组织管理等因素,导致项目进度延迟,同时由于原有硅料公司扩产以及新进入硅料产能陆续投产,硅料市场供求关系将出现变化,项目达产以后预期收益可能较前期论证出现差异。
除了多晶硅和电池外,润阳股份把握国内分布式市场机遇,对下游市场进行了布局。
2019~2022年6月,润阳股份各个报告期内来自光伏电站业务的收入分别为0.15亿元、0.41亿元、0.69亿元和0.39亿元,占据主营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为0.48%、0.85%、0.66%和0.43%。
据悉,润阳股份通过申报宁夏吉瓦级电站建设指标,为后续建设零碳产业园,向自有建设项目及园区内其他企业配套供应绿电奠定基础。
对于润阳股份的业务布局,方文正认为,进入新一代电池技术时期,电池企业应该会考虑“站队”发展,类似硅片“尺寸之争”时期,会考虑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的需求,从来保证企业自身的盈利。
关键词: 光伏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