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2022年的房地产行业,“大浪淘沙”或许比较合适。
刚过去的2022年,全国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同比下降超40%,其中近9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千亿房企数量减少至仅20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指研究院、克尔瑞研究中心等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房企销售业绩明显下行。其中,百强房企销售总额约为7.6万亿元,同比下降41.3%;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额约为5.36万亿元,权益销售面积约为3.37亿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42.9%和48.1%;百强房企市场份额约39.3%,较上年下降12.3个百分点。
截至发稿时止,在已披露年度销售目标的企业里,仅滨江集团、越秀地产达成了2022年业绩目标。综合分析师观点,中长期来看,房地产行业政策优化调整仍有空间。近期,南京、苏州等多个二线城市优化了购房限制政策;三四线城市也在跟进,比如1月4日,河南荥阳宣布暂停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行业继续调整的同时,调控政策优化也不断涌现。此外,营收、利润的持续收缩,也倒逼房企寻求市场分化下的盈利机会。比如上海郊区一手房近期的去化有所加速,导致房企着力一线城市郊区项目营销,加速清盘速度。房企探索细分市场的路径逐渐明朗:2022年11 月,部分一二线城市销售小幅回暖,而长三角核心城市韧性相对较强;而另一方面,在代建、物业管理等细分市场,房企也在持续进行探索。
房企重新洗牌
房地产行业营收和利润出现明显下行,主要源于市场需求和购买力的不足。2022年,政策调控叠加疫情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探,行业信心跌至低谷。
如前所述,2022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41.3%,利润也明显下滑。以A股上市房企为例,据WIND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A股115家房企营业收入总额同比下降13.99%,归母净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90.98%;归母净利润为负的房企数量达43家,占比达37.39%,亏损房企数量同比增长近八成;归母净利润排名前十房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43.92亿元,占上市房企归母净利润总额(232亿元)的比重高达254.18%,仅8家房企ROE超10%。
而随着政策持续优化与楼市“保交付”压力、销售短暂回暖的场景交错互现,业内关心:底部是否已探明?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典型房企年度目标完成率均值为73.6%,相比去年降低20个百分点。随着千亿房企阵营迅速萎缩,行业迅速转为负增长。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2年销售额超千亿的房企2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1家;超百亿的房企13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8家。
2021年以来,三道红线、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分别从需求端及供给端限制房企融资,叠加预售资金监管严格,房企资金流动性迅速萎缩。实际上,这个趋势有迹可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21 年以来,房企到位资金开始持续走弱,于7 月份出现负增长,随后跌幅一路加大。2022 年 2 月份,房企到位资金 12000 亿元,同比增速-18.42%,5 月份同比跌幅一度扩大到-33.66%,触及历史低点,随后几个月维持在同比 20%左右降幅,加上房企销售回款体量减少,流动性愈发紧张。
2022年4 月,房企经营现金流同比降幅-49.74%,达到历史底部,10 月降幅收窄至-31.10%,而融资现金流 10 月份同比降幅-20.34%,触底迹象明显。
在这一过程中,规模越小的房企降速越快。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3107.7亿元,较上年下降33.1%;TOP11-3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035.0亿元,较上年下降45.5%;TOP31-50房企及TOP51-100房企销售额均值分别为519.4亿元和276.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0.2%和42.6%。
也有少数房企逆势而上,如华润、招商、建发、越秀、华发等央国企,以及部分优质民企如滨江、仁恒、万达、瑞安等。这些房企资金面、产品力水平较稳健,在这一轮洗牌中,做到了稳步提升行业排名。招商地产、华润、建发、滨江、绿城等等有余力的房企,正借着行业供给侧出清的时机,积极拿地,以提升后续产品利润率和市占率。
尽管政策面迎来宽松周期,房企经营现金流与融资现金流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在调整中经历剧震的房企,也将迎来偿债高峰。综合第三方平台数据,2023年1月、3月、4月,房企偿债压力较大,到期规模分别为1124.1亿元、917.62亿元和 1155.3 亿元。
不过,有分析师指出,在信贷端政策不断支持下,房企有望平稳度过2023年上半年的偿债高峰。
迎接行业新周期
岁末年初,房企融资端政策利好不断释放,优质房企陆续获取发债、内保外贷等融资途径,行业开始进入修复阶段。
融资端最先迎来修复时机,其中回暖最快的是信用债融资。转折点在2022年10月,由于基数较低,政策支持力度大,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在10月同比上升 155.7%,环比下降 17.5%,成为各渠道中修复最快的融资方式。整体来看,2022年房企信用债总发行量约为13.1万亿,同比增幅为4.4%。不过,曾经是房企主要融资渠道之一的境外美元债,自 2021 年 10 月花样年宣布美元债违约起,这一融资渠道接近停滞。
历经一年半的市场下行、行业出清,中央层面多部门发文定调房地产市场、提振市场信心,从信贷、债券、股权三方面“三箭齐发”,全面支持房企融资,纾困方向也从“救项目”扩大至“救项目、救企业”。
此外,习惯于在年底业绩冲刺的房企,也在这一时间段增加推盘频次、加大营销折扣力度,在一线城市,新房整体成交有小幅增长势头。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重点30城新房供应、成交环比增幅分别为9%和18%。但单月同比依旧下降了34%,较11月扩大4个百分点。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认为,房企销售业绩仍然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这从核心二线城市优化调控政策可以看出,房企也在借机加快去库存,或能抢占年底需求端释放的先机。在上海郊区、杭州、宁波等城市,部分优质项目中签率的提高,显然刺激了潜在消费者的需求。
从中指研究院数据也可见,2022年房企一线城市销售额占比较2021年增加6.9个百分点至26.3%,市场需求支撑度较强;受疫情反复、高基数效应或项目停工等因素,部分二线城市成交降幅较大,因此二线城市销售额占比有所下降,但销售额贡献仍达到55%;三四线城市市场承压,2022年业绩贡献率为18.7%,较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来看,长三角、粤港澳(内地)、京津冀三大城市群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合计占比超6成。特别是长三角,对百亿房企销售额占比达到39.8%,粤港澳(内地)、京津冀城市群占比分别为15.1%和10.9%,三大城市群合计占比65.8%,且占比较上年进一步提升,分别增加1.1、1.3、0.5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的楼市走向,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认为,随着新一轮支持措施的实施,行业信心提升,房企销售将会发生明显改善。房企要平衡安全与发展,迎接行业新周期。
综合分析师观点,在行业洗牌过程中,房企仍有机会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主要包括如下原因:
一是当前市场的核心要点在于提振市场信心和经济的回暖,而促进“保交楼”有助于缓解市场观望情绪;针对“保交楼”,预计还会有更细化的政策出台,如多渠道筹集房地产纾困基金,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鼓励地方国企/城投收并购烂尾项目,鼓励房地产的银行项目贷款展期等。
二是因城施策期待更多针对改善性需求的政策优化,助力稳市场、稳预期。如二三线城市放松限贷和限购,提升公积金贷款额度等。
三是高能级城市的改善性需求仍有释放空间,尤其是长三角区域及一线城市。
四是针对民企房企,鼓励其拓宽融资渠道,包括不限于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REITS 等。
正如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所指出的,2023年是房地产市场的转折年。从政策层面来看,以需求端政策为主导的调整会密集出台,最终打通从拿地、投资、开发和销售的闭环。从政策执行城市来看,2023年会有需求端的政策调整会集中在核心二线城市以及一线城市。从城市轮动规律来看,低能级的城市主要受这些核心城市的辐射及外溢影响,只有这些城市启动,才能带动销售的整体稳定。从市场趋势来看,根据市场周期变化趋势,2023年上半年仍然会延续下行的趋势,预计在6-7月份市场触底回升,下半年将成为市场的转折点。
宋红卫认为,房企整体投资战略仍然偏向保守,尤其上半年,投资的主力仍然集中在央企及地方国企为主。他预计,2023年三季度左右,房企新开工以及投资拿地会逐渐有起色;少部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会在核心城市布局,某种程度上,这些民企在2023年也有战略扩张的机会。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关键词: 房地产不再暴利,千亿房企数量减少至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