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蔚)随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户外运动产业正在快速发展。11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等8部门共同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到2035年,户外运动产业将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动力更强、活力更足、发展更安全,成为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浙江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主任周丽君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户外运动是以自然环境为载体,以竞技、健身、休闲等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活动。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基本形成了山水陆空全覆盖的户外运动产品供给体系,登山、徒步、马拉松、自行车、滑雪、皮划艇、滑翔伞、定向等一大批户外运动项目蓬勃发展。
【资料图】
户外运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规划》指出,当前,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不够,户外运动装备器材的便利化运输难题有待破解,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缺乏、设施与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破解这些问题瓶颈,助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为了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优化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环境,在符合国家公园分区管控要求和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指导、支持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内,因地制宜开展登山、徒步、越野跑、自行车、攀岩、漂流、定向等户外运动项目试点。
在完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布局方面,推动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重点户外运动项目差异化发展。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利用风景道、步道、水道、雪道、跑道、骑行道等线状道路,串联山地户外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滨海度假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自行车驿站、滑雪场等设施,形成全域覆盖、配套完善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供给格局。
在丰富户外运动产品供给方面,要持续举办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全国徒步大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全国大众冰雪季、全国青少年滑雪大奖赛、中国水上休闲运动大会等。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以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哈尔滨冰雪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为代表的地方性品牌户外赛事与节庆活动。支持室内攀岩馆、室内滑冰馆、室内潜水馆、室内滑雪场等开发户外运动的室内培训和体验产品。鼓励开放郊野公园提供露营服务,在城市郊野、农村等地区建设更多露营基地,满足群众就近就便露营需求。
周丽君表示,《规划》的出台,将在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等多个方面发力。同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支持和参与,共同推动中国户外运动产业蓬勃发展。
《规划》还明确提出促进区域户外运动产业协调发展,构建“五区三带”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依据各地特点,分别打造北方冰雪运动引领区、华东户外运动示范区、中部户外运动体验区、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西南户外运动集聚区以及黄河文化户外运动带、长江水上运动带、滨海户外运动带。
周丽君对记者表示:“《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户外运动项目绿色开发,创新性提出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试点工程,探索户外运动进入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有效做法,进一步拓展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新空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范宪伟表示,当前,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户外运动产品创新和场景拓展还不多,迫切需要以创新为引领,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破除制约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瓶颈与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 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