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供销社意外走红,频上热搜。
许多人对供销社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此次被舆论关注,不免担心“供销社重建”是否在走老路。
事实上,随着时代洪流浮浮沉沉,供销社一直都在,从未离开,更谈不上回归。
(相关资料图)
据界面数据统计,近年来,全国供销社系统销售总额总体呈逐年上涨趋势,16年来实现增长8.5倍。2021年,供销社销售总额达到6.26万亿元,相当于6.5个“双11”的销售额。在全国24个省份中,2021年,江苏、安徽、湖北省供销社销售总额居前,广东省增速最高。此外,在全国供销社系统内,至少有13家上市公司,合计市值超过800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研究员杨团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曾表示,“政府一直有拨款支持这一体系,县一级以上都是有公务员编制的。而乡镇这一级就相当于乡镇自营的,自负盈亏,因此在乡镇就是集体所有制。”
近两年,年轻人考公热情增加,刚刚结束的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达250万。供销社这个看似是“历史遗珠”的系统,有没有年轻的血液?他们为何选择?又如何理解供销社?
时代财经采访了几位进入供销社的90后。985毕业的林其,在昆明工作6年后回到家乡的供销社,虽然工资只有3000左右,但胜在稳定、离家近;刘韫结束5年深漂,进入粤北县城的供销社,很快适应了慢节奏生活,还拥有了第一套房。他们对供销社的理解,也慢慢有了改观……
陌生
陌生,是90后对供销社的初印象。
“考入之前对供销社基本没有印象。”报考前,林其对供销社的概念十分模糊。
林其是甘肃人,从985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被派驻到昆明工作了六年多。2021年,他不想再漂泊在外,开始准备甘肃省考。
报考时,林其重点看了看家乡的职位表,发现市下属一个区供销社,招考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级科员,且不限制其他条件,很适合他,于是便报考了。
和林其一样,对于供销社,刘韫一开始也不熟悉。刘韫是湖南人,大学就读电子商务专业,2019年参加省考时,他锁定了广东韶关乳源县的供销社岗位,这是仅有的电子商务专业可报考的岗位,也成为了刘韫唯一的选择。
“竞争可以说非常小,可能是没什么人知道。”报考截止时,刘韫看到,竞争者仅有不到30人,而省考的大多数岗位,一般约有100:1的竞争率。
以综合第一的成绩,刘韫顺利成为了县城供销社业务股的科员。他把这归功于自己的幸运,以及选择的正确。
回到老家供销社的林其,工资只有在昆明时的三分之一,三千左右。工资不高,林其时常担心未来生活的压力,但面对稳定又离家近的工作,逐年上涨的薪资体系,林其选择知足,没有其他的奢望,他更多的想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
比起林其,刘韫进入供销社后似乎获得了更大的“幸福感”。
进入县城的供销社前,刘韫是一个五年的“深漂”。他曾在腾讯的一家外包游戏公司工作,是游戏测试工程师。“虽然也叫工程师,但跟专业的编程人员还是有差距的,听起来好像很好,但实际上什么人都可以做。”随时可能被取代,让刘韫常常被危机感笼罩。
2018年,刘韫所在的项目组濒临解散,组内的所有人都可能会被辞退。在解散前,刘韫成功调岗,躲开了裁员危机。“这一次能调岗成功,不代表下一次也能。”刘韫害怕这种不确定和不可控,在那次危机后,便开始着手准备省考。
2019年上岸供销社后,刘韫随即辞掉了游戏公司的工作。
到了粤北县城,刘韫感觉到生活节奏慢了很多。他很快用在深圳攒下的钱付了首付,买了房,这是他在深圳时无法想象的。“深圳虽然是大城市,但有房和没房是两个概念,常常要用工资的很大部分去负担房租,生活压力很大。”
目前的薪资加上福利,和在深圳的相差不大,但生活质量却有所提升。“这里很适合生活”,刘韫对现状很满意。
改观
入职一年多,在文职岗位的林其,日常工作就是写报告、写新闻,常常还去乡镇的基层社、农村综合服务社调研,“我的工作就是俗称写材料的,时而清闲时而很忙。”
而作为业务股的科员,刘韫需要对接更多事宜,包括农业托管、农作物肥料的统配、农作物统防统治、城乡产销对接等等。
据从业人士介绍,农业托管是自2015年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后的改革成果之一,此后成为全国很多供销社的重要业务。随着城镇化,很多农民外出务工,土地撂荒无人耕种,于是土地托管应运而生。通过供销社将零散的土地化零为整,并提供统一的耕种、管收、储藏、加工、销售等服务,在不改变土地原来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增加农民的收入。
为农产品找销路,也是刘韫的工作之一。“我们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再联系一些线下的门店,以供销社的名义,把这些农产品推销出去。”竹笋、腐竹、番薯干,是乳源县大布镇的特产,被当地称为“乳源三宝”。
熟悉业务后,林其和刘韫对供销社都有了一些改观。刘韫看到了供销社的价值,“一开始没有对这个岗位抱太多期望,觉得供销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可能市场经济体制后用到它的机会就很少了。但现在内循环、乡村振兴是大趋势,供销社毕竟以前就扎根基层,由供销社去服务三农确实是有价值的。”
林其也感到,供销社原来不同于自己的想象,“想象中供销社都已经消亡了,工作一年之后知道这个单位还是有很多资产的,同时随着供销社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基层社逐步恢复,相信供销系统在服务三农方面将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而电子商务专业出身的刘韫,在供销社也感受到了落差和无力。要真正通过电商带动各个村镇农产品的销售,刘韫感到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我们学电子商务的会知道,电商首先要求基础设施建设要比较完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物流方面的建设还是不够。实际落地下来,很多村子接触电商一块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刘韫说。
但刘韫能明显感觉到,这两年供销社比以前更忙了。“以前供销社不是三农服务的主力,所以我们当时的压力是比较小的。”而现在,要联系对接成立合作社、办事处的大小事项,准备上报给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材料、还要给农产品找销路。
人力不够成了供销社绕不开的难题,在刘韫看来,建设好基层社需要更多的年轻力量,才能给乡村注入创新。“但现在基层社基本都是快退休的,没什么年轻人。招人也比较困难,很多人都不知道供销社,更别谈有什么入职供销社的兴奋。”
在供销社,刘韫也有压力。但和在互联网行业不同,并非来源于对解聘的恐惧,更多的,是担心自己没能真正帮到农民。“现在很多农民的收入每个月都是不固定的,如果农民的收入每个月能有固定的增加,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才是真的有效果。”
(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