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仲勋 韩雷
1月29日,常熟中新昆承湖园区开工建设,总投资180亿元的52个项目集中签约;2月21日,常熟发布50条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其中,专门拿出超1.6亿元专项资金,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3月10日,中集(常熟)激光智造产业基地建设启动,基地将通过打造技术转化平台,集聚激光智造产业集群……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开局之年,县域发展排头兵常熟敢于担当作为,掀起阵阵发展春潮。
(相关资料图)
常熟的一系列举措,指向十分明确:抢抓苏州市域一体化等重大机遇,精准发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推动县域发展争先进位。
2022年,常熟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849亿元,进出口总额240亿美元,综合实力持续保持全国百强县第四。但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何纵深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做大做强?创新动能如何加速汇聚?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这些问题常熟必须面对。
“眼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也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激发社会各方面干事创业活力。”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说,常熟必须要保持战略定力,树立求解思维,以“吃力不讨好”的情怀、“把正确的事做正确”的执著、“实事求是就是最大担当”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绘就“六美集大美”精彩画卷,在现代化新征程中建设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
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一招一式能够解决的。这些年,常熟在突破发展瓶颈上下了很大力气。创新实施“零地增长”、老旧工业区更新、“一图一表”等机制,近三年盘活了4万亩存量建设用地,亩均GDP增长了22%;连续4年工业投资位居苏州第一,近三年的工业投资总额达1000亿元……眼下,常熟继续秉持“务实低调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一一列出亟待解决的问题清单,激发“四敢”精气神,敢于打破瓶颈,敢于实干担当。
比如,作为拥有一定优势与基础的制造业强市,如何持续激发产业转型效能?常熟的解决方案是以更大力度建设产业创新集群,着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巩固提升产业体系的活力与竞争力。
2月3日,华域智能视觉项目落户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主打的智能车载语音交互系统,与当地“声学赋能汽车”的产业愿景高度契合。常熟市委常委,常熟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国栋介绍,当地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推动汽车零部件向新一代汽车技术、化工向前沿高端材料、装备制造向智能化装备转型升级,全力发展声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新动能产业集群,建设高端制造业承载地。
常熟充分把握苏州市域一体化重大机遇,坚定实施“城市向南、产业沿江、老城更新”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以昆承湖为中心的苏州市域一体化(常熟)融合创新区,携手苏州工业园区中新集团共同开发中新昆承湖园区,形成“一湖十岛”空间布局,打造数字科技和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苏州北部低碳城,加强与周边区域产业创新协同,打造创新型(县)市“2.0版”。
直面困难,敢闯敢干。在常熟,每个人抖擞精气神,焕发新活力。这两个月,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忙个不停,自春节后复工以来,已生产敷料类产品近10万件、器械类产品近1.5万件。这是董事长冯永良三度“出海”抢来的订单。去年底,借着常熟包机出国招商的机会,冯永良赴欧洲抢下1000万欧元订单;春节期间,冯永良再次带队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对接科研项目和产业需求;2月初,汇涵科技亮相第46届阿拉伯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成功收获合作意向。“我们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赢得了客户青睐。”冯永良说,企业将持续加强科研投入,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等院所合作,更好地激发创新发展动能。
回顾过往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新型城镇化;还是从乡镇企业到外向型经济,再到创新型经济的转变;抑或是从服装城到汽车城,再到中国声谷、融合创新区的升级,敢于争先成就了常熟的一次次跨越转型,也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品格。如今,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常熟将一如既往,奋力在敢闯敢试中,实现新突破、创造新辉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