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几轮煤矿转型升级,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煤矿由172处减少为61处。地点偏僻、地形陡峭的矿山,随着复垦复绿,还给了自然。部分村旁的矿区厂房,反倒是闲置了下来,没了工作岗位,部分矿工也成了闲散劳动力。
近年来,富源县持续推进闲置矿区改造,利用部分地段交通便利、矿区用地相对成熟等条件,开展招商引资,通过矿区转产,激活闲置资产和闲散劳动力。
村不认识商,商也不知道村,农村招商不容易,乡镇党委政府下了功夫。为了帮助李吉虎的木材加工企业找厂房,富源县后所镇副镇长李柳平开着私车带李吉虎转了整整3天,还帮忙联系原业主进行洽谈。在此之前,后所镇早已将40多处闲置厂房在地图上一一作了标注;在此之后,镇政府3天之内就帮李吉虎协调好了所有水电路。
“政府工作人员陪着找厂房,打消了我们的顾虑。”李吉虎说,厂房投产以来,产值超过2000万元。30多名留守村民实现了就近务工,加上外包给附近村民的部分手工业务,当地多了百余个工作岗位。
在富源县竹园镇糯木村,顺兴煤矿董事长杨顺达前两年就张罗着要转型。“手头的上千万资金对煤矿改造是杯水车薪,但发展农业却是绰绰有余。”2021年,杨顺达获得政策补助,将闲置厂房改成了养牛场。企业发展肉牛产业,附近农民跟着开展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种植,村庄产业、就业结构随之转型。
关停更早的上糯木煤矿,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肉牛养殖。养殖规模扩大后,污物处理成了难题,养殖场借势成立了有机肥加工厂,周围群众不仅向养殖场售卖青贮饲料,还向养殖场销售农家肥。如今,养殖场一年肉牛销售收入200万元左右,相比之下,有机肥销售反而还要多出几十万元。
后所镇党委书记贺立刚说,农村建设用地紧张,如今的闲置矿区,已经从包袱成了财富。关停过半煤矿企业后,富源县煤炭产业实力反而更强。以前小煤矿有的年产量只有3万吨,现在平均产能70多万吨。“企业数量少了,但是随着设备现代化水平提升,产能增加了。不仅整个行业日子更好过了,资源开采和保护、安全生产水平也提高了。”贺立刚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