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成都11月25日电 2018年10月,新都区入选为成都唯一、全省5个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地区之一。4年来,新都以“打造‘立足成都、辐射成渝、面向全国’的绿色金融创新高地”为目标,在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尝试,推动试点工作走深走实,交出一份展现新都特色的“绿色答卷”。
优化顶层设计,持续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健全工作领导机制。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推进会,研究解决重大事项,确保各项工作安排部署到位、科学高效推进。
(资料图)
创新市场化运作机制。赴北京、上海等地区学习调研,将“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有机结合,于2018年7月出资2亿元成立成都香城绿色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制定新都区建设绿色金融5年行动计划,出台绿色金融专项支持政策,在金融机构绿色化改造、绿色评估认证、绿色金融产品落地以及绿色信贷风险补偿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有效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聚集。
聚焦关键环节,奋力培育绿色金融生态圈
夯实需求端,编制绿色金融标准,开展绿色评估认证。针对当前绿色标准不一、绿色标的识别不清的问题,新都区聘请相关企业编制了四川省首个地方绿色金融标准,并于2019年7月由成都市金融监管局、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成都市发改委、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共同发文推广。
紧盯供给端,推动绿色化改造,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以金融机构绿色化改造为切入点,新都区制定出台了《新都区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指引(试行)》。目前,所有驻区银行已签署绿色金融同业自律机制公约,截至2022年9月末,全区绿色贷款余额达43亿元,较2018年增长553.29%。
打造平台端,建设“绿蓉通”平台,优化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为推动金融资源与绿色市场主体高效对接,新都区打造了具有供需对接、信息披露、政策申报等多种功能,可支持多套绿色标准、实现绿色贷款“秒识别”的“绿蓉通”特色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入驻银行25家,发布金融产品87款,帮助企业获得授信40.35亿元。
服务重点领域,全面推动绿色金融落地见效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近年来,新都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资源回收利用等绿色产业。由区属国有企业与广东某科技公司合资,成立专注于餐厨垃圾处理,年处理能力达2万吨的科技公司,2023年将年处理能力提升至5万吨;同时,新都区达成总投资150亿元的氢能源产业项目合作,与西南交大合作设立以开展燃料电池系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
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新都区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区县级“乡村振兴”中期票据,募集2亿元资金用于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菜篮子”食品安全;同时,新都区已建设天府沸腾小镇、斑竹园足球音乐小镇、拾里庭院等多个农商文旅体综合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实现了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引导绿色低碳生活。2021年,新都区发行首单区县级“碳中和”债券,募集660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购买纯电动公交车替代老旧柴油公交车,预计年减碳0.85万吨、年节约标准煤0.36万吨。同时,新都区开通“成都绿色金融”公众号,发布绿色金融前沿资讯和活动信息。
另外,在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以及人民银行的支持下,新都连续多年举办绿色金融高峰论坛,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参会、指导工作。
展望未来,新都区将坚决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成都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安排,持续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杨挺)
关键词: 金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