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
大模型正在催生出海量的算力需求。AMDCEO苏姿丰日前预计,到2027年中国高端算力(A100)市场空间将超过1500 亿美元,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资料图片)
而在如此庞大的算力市场中,“智慧城市”为代表的城市治理、运行所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算力需求正在成为各地政府布局的新重点。
6月28日,在MWC数字城市发展论坛现场,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表示,上海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推动市域算力资源高效调度,与此同时也正在推进以“网络为基础、数据为核心、算力为关键、安全为底线”的数字基础新设施建设,为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保障。
事实上不仅仅是上海,全国多个城市正在布局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日前提出在海淀区、朝阳区建设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深圳则提出鹏城云脑Ⅲ项目2023年年底前启动建设。
“如果说交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连接枢纽,算力网络等‘新基建’,就是数字经济的 ‘高速公路’。”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任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要素海量的处理需求,需要加速数字底座建设,如:公共智能算力中心、陆海空天一体化网络体系、“云网边端”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全社会各行业发展正在呼唤着更加先进的数字生产力。
2025年算力超18,000 PFLOPS
事实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相关文件发现,上海日前刚刚印发了 《上海市推进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3年底,依托本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接入并调度4个以上算力基础设施,可调度智能算力达到1,000 PFLOPS(FP16)以上。
到2025年,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能级跃升,完善算力交易机制,实现跨地域算力智能调度,通过高效算力调度,推动算力供需均衡,带动产业发展作用显著增强。本市数据中心算力超过18,000 PFLOPS(FP32);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算力占比超过10%(不含市电结构中的绿电);集聚区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综合PUE降至1.25以内,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
在数据资源体系方面,张英表示,要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完善大数据资源平台功能,全面推行市、区两级异议核实与处理。
“上海将推动《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实施细则》落地实施,完善分类分级指南,实施大数据普惠金融、交通航运等一批标杆应用示范。提升国家级数据交易所能级,完善交易规则。”张英说道。
除此之外,针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张英也透露出经信委最新“路线图”:上海大力推进5G、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覆盖。建设“算力网”,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推动市域算力资源高效调度;部署“感知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完善“区块链”,建设“一主多辅”的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编制“城市码”,利用时空地址为代表的实体信息唯一编码各类业务系统中城市实体。
AI算力“试验田”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城市公共算力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撑,另一方面则需要政府开放更多场景来充当算力发展的“试验田”。
在这其中,元宇宙、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场景正在成为对算力需求最为旺盛的几大行业之一。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近日印发《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主攻方向正是针对“元宇宙”沉浸式、开放式、永续实时、以人为中心等跨界复合的技术特性。
此外,记者注意到,其围绕“元宇宙”内容、存算、传输和终端等技术层面,结合国内外产业发展情况和本市研发基础,聚焦沉浸式技术、Web3技术两大主攻方向,在沉浸影音、沉浸计算、新型显示、感知交互与区块链等关键技术领域打造新高地。
张英也在现场透露称,上海将以场景牵引产业和科技创新,聚焦元宇宙、web 3.0、数字孪生等前沿数字技术应用,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建设创新生态HUB,建设转型赋能的“一站式”枢纽,打造城市数字化十大场景IP。
而在智能制造方面,上海市经信委基础设施管理处处长潘焱在现场表示,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基础新设施的建设,上海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新设施”也能服务智能制造,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2022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
“工信部凝练总结了16个环节和45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并且根据这些要素,面向上海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助力满足制造企业OT和IT深度融合的转型升级需要。”
潘焱表示,“信息基础新设施”是平台、是桥梁,希望通过智能制造“信息基础新设施”的建设工作,让运营商、供应商用工业企业能听的懂的语言,推出更多简单实用的产品,形成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也希望更多的企业积极通过上海智能制造信息基础新设施公共服务平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