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问就是普娃!贼叉老师这样谈数学天赋
本文看点:
【资料图】
在景芳老师系列直播对谈中,这位大咖是非常有着鲜明风格的一位,他的文风、话风乃至“书”风都别具一格,其关于数学学习的观点阐述,听者闻之,争议之后是信服,惊奇之后是叹服,困惑之后是拜服。他就是——贼叉。
贼叉老师是浙江大学本硕博数学专业连读,数学教授,拥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数学教育专家,著有《不焦虑的数学》《不焦虑的几何》《不焦虑的函数》,是给家长看怎么教孩子数学的一套书,欢迎大家了解。
那么贼叉老师是什么风格呢?用景芳老师的话说,贼叉老师直爽,擅长说大实话。如果大家希望在贼叉老师这里找到些许安慰、赞许,可能会打击到大家。
但在今天的直播中,景芳老师与贼叉老师都尽力给予了数学学习的实用的指导方法,回答一些具体的问题:
怎么看天赋问题?奥数要不要学?如何学习孩子学习兴趣?怎么应对中高考数学?为什么小时候数学好、长大就不好了呢?如何提高算术?数学的道与术……
下面,就一睹为快吧!
本文为直播精华整理文,如果想查看完整直播,请关注视频号,点进主页-「直播回放」可查看完整回放。
周一
视野
全文共5595字,阅读时间14分钟
如何让孩子建立对数学的兴趣?
景芳:
对于孩子,尤其是幼升小阶段的孩子来说,如何让孩子喜欢数学,启发其数学兴趣呢?
贼叉:
总体而言一句话,尽人事听天命。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对数学感兴趣。也有孩子不需要对数学感兴趣,也能学好数学。
让孩子喜欢数学,就一定要从游戏入手。一个游戏流传
了几百年上千年,一定是好游戏,是把人性参透的游戏,能够让人感兴趣。
多听数学家的传记。这是我个人的经验,我小时候听了华罗庚、张广厚、苏步青等等,觉得数学特别有意思,慢慢就培养起了兴趣。
景芳:
有哪些误区是家长应该去避免的呢?
贼叉:
如果对孩子没有清晰的认知就不要鸡娃,为什么会焦虑,根源来自于对自己、对孩子认知的缺乏。家长很多时候对自己的孩子是不了解的,不知道孩子在人群当中是怎样一个水平,看自己孩子很难客观。家长认知误区容易导致心态失衡。
家长另外一个误区是,看孩子时很容易从自己的水平去衡量孩子,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会,越这样对孩子影响太大,孩子会怀疑,有这么简单吗?人能受到的最大的打击来自于最亲近的人。孩子都很聪明很敏感,他能从表情里读到家长“对我失望了”。
拿数学学习来说,不管有没有天赋,总有一天,数学是会让所有人唱《征服》,只不过有的人早一点,有的人晚一点,所以不要失望。
天赋这回事怎么理解?
景芳:
怎么看出孩子有没有数学的感觉或者天赋呢?我认为一是有乐趣,有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展现出对数学的极大爱好热情。二是能力强,一眼望去就是比别人强很多。但总体而言,我认为把孩子当成普通孩子看就挺好。
有数学天赋的孩子是很少的,那么是不是普通孩子也要去学奥数、考竞赛呢?因为有一种声音说学数学就是学套路,套路都学会了就可以考满分。
贼叉:
我的观点是刚需决定论。如果是刚需就学,如果不是就不用学。比如原来小升初都考奥数,如果不死心一定想要试试,就去学吧,我说学了没用,家长听不进去。所以这不是我们说有没有用,而是市场决定的。有小升初分班需要考奥数的地方,你觉得有用就去学。
小学奥数中的数论、图论到了初中根本没有用,代数和几何学一点当然有好处,但前提是得学懂。奥数是吃天赋的,不是每个人都学得会的。在所有学科中,数学是最吃天赋的一科。
孩子是不是天才,你不用问,孩子到了三年级就显现出来了。
走到最后的人,一定是天赋、努力、热爱缺一不可。
竞赛生的路子,用一句诗总结:一将功成万骨枯。原来拿到赛区一二名就可以加分,现在不存在了,现在要到全国很靠前的位置才有机会保送。且到了最后如果不是住在北上杭这种大城市,所以要到这些地方拜师,非常烧钱。
景芳:
如果想让孩子上个好大学,高考路线其实是最容易的。奥数路线还是要慎重考虑。普娃想把数学学好怎么学呢?请贼叉老师给予明确的指导。
贼叉:
普娃完全可能高考分数考到135分以上。高考数学题的比例是10%的难题,30%的中档题,60%的简单题。这其中的90%,作为普通人是完全可能拿得下来。当然实际操作上还是很困难的。
普通人要学会平衡,因为学生不是只需要学会数学一门课,要给其他科目留时间,要算性价比。如果把目标定在120分,有可能只需要花目标为135分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分给其他科目,完全可以把15分找回来。
小学数学没有区分度,没有参考意义。数学学习的第一道坎在取绝对值的时候,把不会分类讨论的人删掉。第二个坎是因式分解,会计算的人留下。会分类讨论、会计算,初中代数就没问题了,甚至高中也能保很长时间。
家长说想让孩子学好数学,先要对“好”字下个定义,要有贴切孩子实际的客观的目标,不要不切实际。比如有的家长的“好”的标准是让孩子以后要读高中、大学,有的家长是想以后在职业教育里给孩子挑个“好”专业。
要学好数学,智力要好,这一条就会淘汰很多人。然后要努力,我一直认为刷题肯定有用,但要有效刷题,会的题一遍遍刷就是浪费时间(当然通过刷会的题提升效率,把时间留给其他不会的题也是一种效果),也要平衡时间。要善于总结,把自己不会的东西梳理出来。
比如我,天赋一般,但我很努力,我当时走的是半竞赛路线,一半时间用于竞赛,另一半时间留给其他学科,竞赛失败后就回到了高考路线。而且我刻意练习,不会的疯狂刷,补短板。但即使这样,一般人也很难达到我的水平。
提前学,要还是不要?
景芳:
最重要的是定一个自己认为的“好”,合适的目标。二八法则,让孩子先都用20%的时间把各科都做到80%的水平,就差不到哪去。另外呢,家长们想问下,普娃要不要提前学?
贼叉: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不要。
比如孩子刚生下来三天,说红烧肉好吃啊给孩子喂一块吧,能吃吗?在什么样的阶段做什么样的事情,是对普娃最大的仁慈。不要提前学。
提前学对于普娃来说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学不学得会?前面的可能还没学扎实;第二,学了容易出现三脚猫功夫,似是而非,觉得自己会了,这就倒霉了。小孩子心智本身就不成熟,容易飘。一般来说,把前面的学扎实就好。
所以我一般不提倡中小学阶段做多少预习。要系统提前学,首先,你能学得会吗?其次,飘了就拉不回来了,等他发现自己听不懂了再往回找补就吃亏了。我教了这么多年,见到因此倒霉的孩子多了去了。跟着学校“按部就班”,做好这四个字就属于普娃中的牛娃了。
8岁以前学微积分学出来的,全世界目前来说就一个陶喆选,人家那是什么段位,其他的都是短视频的段子,看看得了。
景芳:
除了孩子是自发的乐趣以外,那种看见一个短视频怎样的和你认为必须不得不学的,其实真的都没必要哈。
提前学本身就会摧毁学习兴趣;我特别同意贼叉老师刚才讲的,比如微积分,你要是真明白了什么是极限,什么是无限小量,什么是求极限,后面是真就通了。
提前学就教你口诀,孩子理解不了本质,光记得口号,就不往下扎了。
贼叉:
所以有的人一辈子都顿悟不了,有的孩子顿悟了以后,境界就会提升。
景芳:
比如三角函数cosin,最开始就是接受不了,不知道怎么算,有的孩子可以往下深入去琢磨这事到底怎么回事,突然那一点他透了,后面就都好好弄了,也有的孩子提前三年学这个,理解力根本也不到,靠背几个口诀弄完了,真正到该学的时候你又不琢磨了,突破不了那层纸。所以别老惦记着往前学,不如让孩子深入往下琢磨琢磨,这样会好很多。
只学课内,可还是不可?
景芳:
家长整个大环境底下特别焦虑,觉得学校里面平时学的好像都很简单,高考又特别难,只学课本完全应对不了考试。只把学校里面的学了,不去上好多的拓展提高,能应对中高考吗?
贼叉:
能啊。你要知道失败者永远都要找借口,觉得老师不行,有东西不讲。不是学校讲得不够,是自己学得不行。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作为衡量一个初中来说,重点率是指标,哪个老师会不为此殚精竭虑?
如果说老师讲得不够多,那会有这种情况:以因式分解为例,初中讲的因式分解对高中来说是不够的,也就是说因式分解的训练量或者难度对高中来说是不够的,但是,应付中考绰绰有余。师资好的学校和不好的学校肯定有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只存在于重点班。学校的好坏本质上是生源的不同。
所以遇到问题,多想想自己孩子的问题,不要总挑老师的问题。
景芳:
刚才贼老师说的点很关键,决定一个学校最终成就的,既不是他怎么高薪诚聘了很多老师,也不是他什么好的教育理念,而是他的生源本身天赋有多少。
我女儿小升初就摇号了,但我真觉得像以我们家的氛围,孩子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随便上哪去,成绩也都不会差。只要自己把课本看好了,懂得怎么自学、自己琢磨,每个孩子都可以的,因为全国人民都是拿着同样的教材,全国人民的因式分解都是一样的,数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受任何环境限制的。
怎么定义数学中的术与道?
景芳:
在这里又问到比较本质的一个问题,在这本书里面您讲到数学学习的术和道,我觉得真是挺好的。
贼叉:
术,说白了就是解题技巧;道,是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技巧性的东西,代数式的变形,放缩也好,平面几何辅助线的加法,都是术。道是从根本上碾压过去,比如说有了解析几何以后平面几何就死掉了,没有任何研究的意义,再难的平面几何无非就是智力上的体操而已。但从学科的角度来说,已经死掉了,因为所有的东西都能算出来,算不出来可能因为你的算力不够,但你算不出来不代表别人算不出来。
道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道可以指导术,通过不断对术的修炼,慢慢悟到道。对于学生来说,术可能更加实际一点,道作为后面对前面的总结,或者作为数学老师来说,要有道的总概念。
我在这么多年的这个教学生涯当中,大多数我讲术,但偶尔会遇到可以讲道的,但我碰到过一个非常好的学生,他说我不太喜欢你的讲法。我说怎么了?有什么问题,还是哪里讲的不清楚?他说你讲的太功利,我当时真是有种热烈盈眶的感觉,他听懂了。但我要帮你提分,不给你讲的功利你怎么提?他说他希望能听到一些更接近数学本质的东西。说实话,我说我可以,但不是在这讲。
人类就是因为不断追求数学的本质,追求真理,才有了现在美丽的世界。这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无法理解;更多的是在对术的追求。
对有能力的学生,非常鼓励他去探索道,术有统一标准,道没有标准。没有术的积累不可能有道。大部分人追求术就可以了,道可望而不可及。
景芳:
刚才贼老师提到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你有没有探究数学的本质,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者说它为什么成立。
比如在我们普通的初等代数里,你有很多种方法真正理解为什么乘法有交换律,加法为什么有交换律,就已经开始探究数学之道了。
要是孩子学每个部分的时候,每一步都知道为什么,将来那些很复杂的算式他都可以自己去推,只是背下来(a+b)×(a-b)=...,而不理解的话,稍微复杂一点就没法解决。
很多孩子初高中的数学就卡在根本没懂什么叫FX,其实你最开始你花上三个月的时间让他理解什么叫FX,后面就会省事好多。一定让他所有的概念自己琢磨明白,后面就简单了。
♂️各阶段应该分别下什么功夫?
景芳:
确实数学是需要练习的,数学物理这些都要练习,需要做题。这里面其实是有方法的,贼老师可不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比较有用的?或者需要下的功夫。
贼叉:
在小学主要是学习习惯,习惯一定是越小的时候越容易养成,小时候把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他引导好了,培养起来,后面就会很省事。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计算,这个非常重要,你回忆一下高中有没有专门计算,没有。数的抽象运算是在什么时候过关?初中。抽象运算一定是通过具体运算打的基础,具体运算什么时候打的基础?小学。所以计算很重要。不能脱离计算讲数学。
计算无非是两点:第1算的快,第2算的对,脱离了哪一个都不行。算的快,可能一分钟就能做完卷子,对不对不知道,这样不行。反过来,算的对但算的很慢,做研究可以,但考试不行。
怎么算又快又对,就涉及到要掌握一些计算的技巧。
举个例子,1/2+1/3一直加到1/100等于多少,一看就知道,是巧算。如果有条件,先让他用硬算算一遍,再用巧算算一遍。如果孩子经不起琢磨怎么办?你放心,这是正常现象,你要有这样的心理建设,也可以看看孩子是不是学习这块料。
说白了,小学把这些东西培养起来,到初中以后他就会对数有一个式感,从数感到式感。
小学这些都掌握了,很多东西都可以平移到初中,这样的话算下去,到高中的时候基本上就能保证,计算好的话数学学好一半。
景芳:
贼老师说的计算是很广义的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纯数字计算,这些推导的计算也是以数字的计算为基础,只不过就是越来越抽象,变成一个纯符号代换的计算,这个过程确实得需要很多练习。
刚才贼老师说到有一个观点,孩子可能自己花苦功夫硬算算不出来,你先让他走走,最后再让他发现还有一个巧算的方法。
其实刚才我们都说到顿悟,那一般最容易发生在什么时刻呢?在你苦苦求索然后求而不得的时候,拿你得到的方法和自己苦苦求索的过程对比。如果你直接拿了答案看看,就一点感觉都没有。
很多时候给孩子买好多参考书,都是捷径,你光给他找捷径,孩子哪会“爬山”呢?相当于你给他找轿夫,把孩子抬到了半山腰,然后抬不上去了,孩子他也不会走路,但走投无路的时候你给他一个杆子,这简直是人间神助。
他那个时候的锻炼也有了,能力也有了,对于自我的反思,认知,思考都有了。
我们真正要让孩子有求索,有领悟,有发现,有反思,这样过程的训练和锻炼,会对孩子一生都有特别大的好处。
孩子要学会发现问题-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用系统的方法来验证疑问。
学科很重要,但我们不能让孩子的眼界只限于某门学科。融会贯通的通识教育才能培养孩子更为缜密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