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户用储能和逆变器板块遭遇较大调整,林洋能源、阳光能源、固德威、锦浪科技、派能科技、德业股份等股价跌幅均超8%。
某储能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在接受券商调研时透露,因欧洲经济下行、安装工人不足等因素,拟下调出货预期。
【资料图】
不过,上述某龙头公司董事长表示,即使当前是有下调,但不改行业景气趋势,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市场明年仍有望超预期增长。
“明年全球储能市场大概率是继续增长态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海外市场方面,欧盟坚定走减碳路线,美国直接立法延长投资税收减免政策ITC。在国内储能市场方面,今年国家储能产业政策的发力点更加贴近市场,有利于明年市场增量释放。
此外,受疫情、原料上涨等因素影响,国内储能系统装机未带来预期的快速增长,刘勇预计“在年末或许会迎来一波抢装潮”。
储能装机需求有望提升
尽管今年以来储能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但装机量并不尽如人意。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933.8MW/1911.0MWh,功率规模同比提升113%,新增规划、在建新型储能项目规模73.3GW/177.0GWh。虽然实际装机规模与市场预期不符,但大多数项目的投产期都集中在四季度,届时装机规模会有大幅提升。
有能源上市企业相关人士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般光伏、风电的抢装潮都在四季度,因此在强配储能的要求下,相关的储能配套装机需求也会提升,随着硅料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光伏装机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也将带动储能系统装机。
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的统计,2022年10月份国内储能中标量达到14.65GWh,环比增长355.5%,2022年前10个月我国储能中标量达到32.2GWh。有机构分析认为,从显著提升的中标量也可预见明年我国储能市场的高增长空间。
“不过因国内市场新型储能还面临利用率不高、投资回报率不高以及安全性等问题,当前储能企业的安装积极性并不高。”前述能源上市公司人士向记者谈道。
12月2日,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西北区域电力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西北区域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的通知,明确将新型储能纳入并网主体可以提供电力辅助服务,并给出补偿指标。一次调频补偿标准是15元/KWh,容量补偿标准是20元/MW,月度利用率达到98%+后,每多1%补偿100元/MW。另外,对转动惯量补偿、调峰、调压、无功补偿、黑启动等也明确了补偿指标。
华安证券认为,这再次证明中国的储能收入来源开始多样化、盈利模式逐步清晰、从强配转向市场化配置,未来储能产业链上的价格压力将得到一定释放。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储能市场化日趋成熟,储能赋予了参与现货市场的角色定位,对于储能投入产出将会增加新的机会点。”四方股份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储能被电力系统调用频次越来越多,使用率逐步提高,同时也要求储能系统具备更高的充放电效率、更低的度电成本,没有核心技术的储能企业或面临被迫退出的局面。
储能产业链企业加速出海
今年储能行业爆发,一方面是国内“新能源+储能”的大力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海外储能市场的需求大增。
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国内“被动”的配储需求,海外市场能源危机导致电价攀升,储能经济性得以体现,驱动储能需求增长。
在海外储能需求火爆的背景下,中国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加速出海。
12月2日,国轩高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储能业务迅速发展,重点布局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和备点侧四大储能领域,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储能市场,做大海外特别是欧美储能市场。
此外,海外储能市场的火爆吸引了不少“跨界玩家”,12月4日晚间,游戏上市公司昆仑万维发布公告,宣布进军新能源领域,要利用全球的资源和渠道优势抓住新能源领域国际化的机会,将国内新一代的新能源技术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对于海外储能市场空间,刘勇还表示,欧美以电化学储能为主,且欧洲市场商业化相对成熟,能源转型的进程居全球前列,并提出了新的风光装机目标,较之前大幅提升,未来配储市场显然进一步提升。此外,美国有多个州提出明确的储能规划目标,加之ITC全面延长10年,以及《通胀削减法案》(IRA)通过对电池行业的利好,也有利于美国储能系统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四方股份上述人士还进一步强调,随着欧洲经济下行社会用电量降低,欧洲发电侧、电网侧储能项目装机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欧洲能源危机进一步凸显出用户侧储能的重要性,欧洲的户用储能的装机量会进一步提升。具体影响和持续时间目前不好判断,长远来看不会影响欧美市场对于储能的安装需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