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一个冬日,大连火车站,一中年男子高举“退保险、高额返”的牌子,站在出站口,十分醒目。那时起,在广东、辽宁、上海、四川等地,“恶意投诉代理全额退保黑色产业组织”(下称“代理退保”黑产)开始零散“冒头”。
(资料图)
仅三年光景,从各类皮包公司到各大互联网平台,“代理退保”黑产的身影无处不在。上海证券报记者经过长时间跟踪调查发现,“代理退保”黑产已逐步呈现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多样化以及由暗转明、跨省流窜作案等特征,甚至公然在自媒体平台传播所谓的“成功案例”。
对不法分子必须零容忍。
近日,深圳、海南、湖北、江西、重庆等多地公安机关发布公告,向社会征集“代理退保”黑产违法犯罪线索。银保监会也同步下发相关通知,将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与此同时,相关民事诉讼也陆续获法院受理,涉案团伙相继被绳之以法。
在业内专家看来,强化打击“代理退保”黑产力度依然不能松懈,必须多方合力深入拆解黑产运作模式,制定以切断黑产获利回路为重心的综合治理方案,防止黑产火苗死灰复燃。
持续扩张 向下渗透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代理退保”在地域分布、作案手段、代理方式上更趋多样化,已逐步向有组织、有规模的“团体”发展。
退保,本应是消费者保险消费过程中的正常行为。保单合同一般有犹豫期设置,普遍在10天或15天左右。犹豫期内,消费者可以撤销合同,退回全部保费;犹豫期过后,消费者再想退保,就只能拿回现金价值,在保单前几年,现金价值一般远远低于保费金额。
然而,近年来,一些不法组织或个人却冒充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等,以“内部资源”等名义,通过电话、网络宣传可办理全额退保。在骗取消费者信任委托后,打着“代理维权”的幌子,用编造事实、提供虚假信息等手段向监管部门恶意投诉,达到退保索取手续费的目的后,又蛊惑消费者“退旧买新”,再次套取保险销售的佣金提成。
这样的行为,被业内形象地称为“代理退保”黑产。它不同于传统认知上的金融诈骗,属于新型金融诈骗行为——具有构成传统金融诈骗罪的特征,但其非法占有的目的与实施手法更隐蔽、更复杂。
一开始,由于所涉及的保单量不大,保险公司只是把“代理退保”作为个案来跟踪处理。然而,事态发酵速度远超预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被曝“代理退保”黑产组织出现,保险公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获悉,2018年初,“代理退保”也仅为一些零散事件,投诉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未形成大规模的不良风气。2018年年中,“代理退保”规模开始爆发式增长,作案手段也逐步演变成“从非法获取消费者信息,到冒充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最后欺骗消费者恶意退保或重新投保”,“退保”投诉成为监管投诉的最主要来源。
某大型寿险公司广东分公司负责人表示,2020年开始,门槛低、获利高、套现快的“代理退保”黑产行业快速吸引大量闲杂、无业人员,致使当年上半年“代理退保”投诉进入二次爆发期。“代理退保”黑产行业逐渐出现专业公司与个人代理“多点开花”的情形,甚至出现了专业培训代理退保的机构。
2020年5月起,在全国监管联动行业开展规模化的打击“代理退保”黑产的背景下,部分有实力的黑产组织被迫进一步转型,逐步向规模化、合规化、企业化发展。
2021年起,随着“代理退保”行业的持续扩张、向下渗透,“代理退保”在地域分布、作案手段、代理方式上更趋多样化。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代理退保”黑产主体已由个人、小团伙操作发展成有严密组织、有分工、有纪律、有分层管理、有绩效体系的大中型团伙。“代理退保”黑产团伙成员复杂,不但有在职或离职的保险从业人员、社会闲散人员,更有深谙法律条款的专才,在团伙中担当不同角色。利益链冗长,吸引社会不同行业参与其中,如地下话务中心、快递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各环节互相掩护,隐蔽性极强,导致黑产打击难度越来越大。
多家保险公司向记者反映,“代理退保”从一开始唆使、指导消费者向监管机构投诉恶意退保牟利,发展到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消费者信息后,伪装保险公司服务人员上门实施诈骗,并挪用其保险账户资金再次投保以为自身谋取利益,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
三种“获客”方式
今年以来,“代理退保”呈现跨省作案新动向。记者调研了解到,“代理退保”不法团伙的获客方式主要有三种。
自2020年报道“代理退保”以来,上海证券报记者也一直在关注这条顽固黑色利益链的发展与演变。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开始向监管反映“代理退保”趋势蔓延的严峻程度。尤其是今年以来,其呈现跨省作案新动向。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以广东为例,除深圳、东莞外,湖南、四川、上海、江苏、湖北地区黑产团伙相继进入到广东市场,并形成线上收集客户、线下组织人员诱导促成的运作模式。甚至在某些地区还发现,有当地以离职保险业务员为主的人员与外地黑产团伙勾结,相互交换客户信息,合作获利。
该类黑产团伙熟悉监管制度,手法专业,全国揽客,有“信函投诉——行政复议——重复缠诉”一套完整作案流程,在福建、湖南、四川、青岛等地已具规模。
市场一直好奇,“代理退保”不法团伙的客源来自哪里?
记者调研了解到,他们的获客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通过渗透保险公司、快递公司等可以接触保险合同信息的地方,采取不法手段大批量获取客户信息,包括客户个人信息、保险合同等财产信息。再由专人使用网络电话或未实名手机号码冒充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接触精准客户,以保险年检、送礼等由头邀约上门“服务”,进而诱导客户选择退保、重新投保。
二是通过各类小额信贷公司、理财咨询公司、法律咨询公司、财务咨询公司、工商咨询公司、科技咨询公司等小皮包公司(或招揽个人代理挂靠抽取分成),向有资金需求的客户直接询问是否有保单,并承诺10至15天放款。相比放贷,蛊惑贷款人代理其退保投诉的获利率更高。
三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车友群、业主群等社交网络,发布代办“全额退保”广告吸引自己人际关系内的客户。并依托百度搜索、淘宝、微博、抖音、小红书、闲鱼等开放式自媒体,发布虚假信息,招揽持保险合同的陌生客户关注;并设有专人接待,利用微信等私人聊天方式将客户引流至专设的群组。群组内由多名成员分演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法务、财务等角色,为客户提供多对一的“私密服务”。
近日,来自微信公众号“职场圈早读”的一篇《退保=亏?成功退保4万元,我的经验值得所有人借鉴》的文章,成功引起了不少读者的注意。记者点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是一则疑似“代理退保”的软文广告。
“成功退保89454.3元!三份保险,给我全额退了!”“有了退保顾问帮忙,给我一个月就办下来了”……文章中对所谓的“代理退保”成功案例的描述毫不掩饰,甚至还在文末留下了醒目的退保咨询经理的微信二维码。
二维码的那一头是一位自称是“洪经理”的退保顾问。他直接询问记者是否咨询保险退费相关事宜,并表示自己的团队已经从事“代理退保”一行逾3年,在这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声称:“只要是商业保险就都可以退,但单家公司缴费少于1万元的保单不做,按照退保到账金额收取30%服务费。”
翻看这位洪经理的微信朋友圈,大致介绍了上百起成功“代理退保”案例,覆盖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多地。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洪经理所介绍的这家武汉泓德法律咨询有限公司是今年2月才成立的,大股东和法定代表人均指向一位名为“高凯”的人。
记者发现,洪经理在微信朋友圈中还曾提到过另一家公司“武汉泓正扬法律咨询有限公司”。巧合的是,天眼查数据显示,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是高凯。此外,高凯还是武汉鸿慧法律咨询有限公司、武汉慎行法律咨询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和法定代表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武汉泓正扬法律咨询有限公司是在2021年8月成立外,武汉鸿慧法律咨询有限公司、武汉慎行法律咨询有限公司均是在今年2月成立。且武汉泓正扬法律咨询有限公司项下还有“保险咨询服务”相关纠纷诉讼。
多种迹象显示,这个名为“高凯”的人与“代理退保”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比之前主要通过网站等主动营销传播模式,由于传播的限制性,“代理退保”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但近段时间以来,个人宣传渠道井喷,“代理退保”开始扩散,波及多个二、三线城市和县域地区。
“服务”环环下套
“代理退保”黑产均为团伙作案,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不法团伙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环环下套,获利方式多样。
自打击“代理退保”黑产以来,各级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发文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同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记者在调研时了解到,仍然不断有消费者掉入陷阱。这与不法团伙在“服务”中环环下套不无关系。
首先,误导激发需求。
众所周知,保险是相对专业的金融产品,“代理退保”黑产主要利用保险消费者对相关知识不足,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伪装官方背景取信客户,恶意曲解合同条款,制造并放大客户对合同的误解,诱导客户对原保险合同进行“减损”“升级”“置换”等操作,从而创造套现保费的机会,从中牟利。
其次,“多对一”布局操控。
在“代理退保”黑产提供所谓“服务”的过程中,甚至会有不同角色人员介入互相唱双簧,混淆是非,蒙骗客户。比如,有扮演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声称提供内部渠道协助办理高额退保,以收取手续费;又有扮演财务人员负责提醒客户支付手续费;更有所谓“领导”严密操控客户每一步动作,包括如何进行投诉、以什么名义投诉、提供虚假证据、投诉后如何逐步应对、每次通话需注意录音,再根据录音确定下一步如何应对,等等。
最后,以协议胁迫支付“服务费”“违约金”。
为保证获利,客户接受“服务”后,会被要求签订一份所谓“服务协议”。黑产组织以协议提供合法服务的伪装,当客户发现上当受骗后,希望退出“服务”时,又有法务人员以协议胁迫客户支付“服务费”“违约金”。如客户坚持不配合,更会出现催缴团队,利用事先获取的客户信息,对客户进行骚扰、恐吓,如以短信、电话、App“呼死你”,威胁以客户名义办理贷款,甚至威胁骚扰亲友。
“代理退保”黑产均为团伙作案,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他们想方设法通过多种形式非法获利:
一是收取退保金分成。“代理退保”黑产组织误导或怂恿保险消费者曲解保险产品,并与消费者签订个人委托代理协议,立即收取500至2000元不等作为定金,退保后收取退保保费的30%至60%作为手续费。
委托代理协议一般约定未经代理退保人员同意不得撤诉,若客户中途放弃投诉,则没收定金。如客户执意放弃投诉,代理机构或个人则以不受法律保护的协议,在完全违背事实(如恐吓其征信被纳入黑名单、不能坐高铁飞机等)的情况下,恐吓或胁迫消费者配合完成投诉、退保等流程以及支付高额手续费。
二是收取高额咨询费。为避免客户无理由全额退保失败而造成的无法获取退保金分成,“代理退保”黑产组织转而升级为全额退保指导咨询,分阶段为客户提供全额退保指导,以此获取客户咨询费的收入。
三是诱导保险消费者“退旧买新”。组织离职保险业务员冒充保险公司现有工作人员或监管人士,以原保险公司产品收益低为由,蛊惑保险消费者“退旧买新”,即购买所谓打着“高收益”“高回报”旗号的风险理财投资产品,撬单赚取佣金收入。
四是教收学员获利。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网络招揽“代理退保”学员,通过网络教学或提供指导材料来获取相关利益。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甚至有的不法团伙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还会截留保险消费者的退保金,甚至利用“代理退保”过程中掌握的保险消费者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再次诈骗消费者钱财。
阻断获利回路
各地监管部门在打击“代理退保”黑产上初见成效。面对不断翻新升级的黑产作案手段,业内呼吁形成系统化强有力的惩治打击力度。
对于这些扰乱保险业正常经营秩序的不法团伙,全行业深恶痛绝。值得一提的是,保险行业上至监管部门下至机构,以及公检法等部门已经开始了积极的行动,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破获数起大案,有效打击了“代理退保”黑产团伙的嚣张气焰,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监管部门在持续行动。近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下发《关于深入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的通知》,要求保险行业协会、银保信公司、各人身保险公司要将整治黑产乱象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成立专项工作组,聚焦违规开展向保险活动当事人推介保险退保业务咨询代办等经营活动、误导投保人退保、扰乱市场秩序的组织或个人,深挖“代理退保”背后可能涉及的侵犯隐私、佣金诈骗、敲诈勒索等问题。
各地监管部门在打击“代理退保”黑产上初见成效。比如,广东银保监局坚持重拳出击,运用法律手段,探索追责追偿新途径:一是联合公安机关加强对“代理退保”违法犯罪案件查办工作,先后向广东省公安厅移送涉“代理退保”违法犯罪线索4起,其中江门周某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于2020年10月宣判,成为银保监会部署开展“恶意投诉”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全国司法打击第一案;二是保险机构对有责代理人开展民事追偿;三是保险机构以律师函、公函的方式,就代理人违反保险法及保险代理合同书违规销售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行为进行追偿,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法律追责体系。
上海银保监局也破获多起“代理退保”案件。经该局调查发现,自2019年起,徐某某、朱某某纠集大批社会无业人员和多家保险公司离职人员组建团伙,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地开展“退保黑产”活动。截至2022年2月底,该案涉案人数96人,提起公诉44人,法院已判决40人。
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也给保险公司打击“退保黑产”增添了信心和决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疑似“代理退保”黑产投诉前的钓鱼取证、离职业务员自保件、保险公司没有明显瑕疵情况的案件,一些地区监管部门明确表示,一肩双挑,给予当地保险公司案件充分沟通考核的机会,确认的违法事实才会作为处罚依据。
公安机关也在行动。据介绍,各地正在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中打击“代理退保”黑产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记者梳理发现,近期,深圳、海南、湖北、江西、重庆等多地公安机关发布公告,向社会征集“代理退保”黑产违法犯罪线索。
保险机构也在行动。在调研的过程中,但凡受到过“代理退保”不法团伙滋扰的保险公司,无不表示出“正面迎战、绝不姑息”的决心。
多家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到了打击黑产工作中。比如,某大型寿险公司就成立了由法律合规团队牵头的黑产打击专项工作组,深入拆解黑产运作模式,制定以切断黑产获利回路为重心的综合治理方案。下一步将检视评估既有相关措施的有效性,其中成效明显的,将持续强化推动、巩固打击整治成果;同时,在刑事打击方面,进一步强化信息与资源整合,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按总部重点督办与机构自行查办推进。
打铁还需自身硬,另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一方面他们通过加强内部管控预防“代理退保”风险从内部滋生;另一方面正在搭建“退保黑产”监测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甄别疑似“退保黑产”案件,严控该类案件的处置。
不过,当下保险行业仍处于深度转型期,面对不断翻新升级的黑产作案手段,相关各方依然不能松懈。
在采访中,多家保险行业人士称,各公司费尽心力只能做到个案击破,无法形成系统化强有力的惩治打击,因此,建议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统一的识别标准,强化高风险信息共享和案件串并,形成监管、行协、司法和保险机构对代理退保黑产的识别、监测和处置的协同机制。
于保险公司而言,加强代理人管理,追根溯源推动机制改革,也是从源头切断“代理退保”获利回路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保险代理人人员流动频繁,不少地区每年有大量保险代理人脱落,这些人员部分流入“退保黑产”。而问题的根源主要是激励短期化、管理松散、利益分配失衡、考核体制存在偏差等。对此,保险公司也应从自身加快推进营销体制改革出发,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加强业务和人员管理教育,科学规范设计基本法,完善佣金制度,从根本上防范套利风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