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的某个清明时节,春雨绵绵。飘零在外的游子,头戴雨笠、身着蓑衣行走在泥泞的小路上,看到了雨中戚戚然为先人扫墓的人群,心生惆怅、愁苦之情。行走天涯之人,落魄在天寒地远中,酒家或许是他最渴望也最容易触及的温暖。
于是,在牧童的指引下,行路人来到了杏花村。后来,便有了杜牧游历杏花村后所作的《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自此,“杏花村”名扬天下,并成为好酒产地的代名词。
近代以来,诸多专家、学者都在考证,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儿?更多学者认为诗中“杏花村”在河东,也就是现在的山西,进一步说是在汾阳。
清香史记
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杜文玉表示,中国有十几处地方名为杏花村,涉及到酒者只有三处。从杜牧一生行迹来看,“杏花村”应在汾阳,《并州道中》《边上闻笳三首》等诗作可为佐证。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石云涛认为,杜牧早年曾有北上游边的经历,走“太原—长安驿道”返回长安,途中恰恰经过汾阳。
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王赛时看来,诗中“杏花村”是杜牧吟咏唐代美酒的一个落脚点,而“杏花村”的含义早已经从一个落脚点扩散为中华美酒和酒文化的代名词。当今,唯有汾酒足以匹配。
杏花村之酒,最早载于正史首见于北朝,名曰“汾清”。《北齐书》卷11《文襄六王传》记载,“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帝”即指北齐武成帝高湛,在“邺”者则是河南康舒王孝瑜。
“汾清”之名,得之于地名、得之于酒体。杏花村所在之地,在南北朝时期曰之“汾州”;所酿之酒口感醇香、色泽清亮。
南北朝时期饮酒成风,“汾清”能够上达天听,可见其酒质已经在诸多酒种中脱颖而出。
及至唐代,取“汾清”而代之的是“乾和酒”,同样产自汾阳。《唐国史补》卷下提到“河东之乾和”、《山西通志》卷47记载“唐人言酒之美者有河东乾和”。
“乾和”,其实就是减水或少加水的意思。作用在于加大酒醅的浓度,可以说是中国酿酒复式发酵的重大飞跃。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安介生表示,唐代山西中部地区得益于水环境的改善以及水利建设,沟渠纵横、水域生态良好,这就从外在环境上为“乾和酒”的酿造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乾和酒”的声望一直延续到了宋代,直到清代还能见其身影。
到了元朝,汾州酿酒出现了巨大的革新。《山西通志》卷47《物产》记载:“汾州府,酒有羊羔、玉露、豆酒、火酒之名。”其中“火酒”即为烧酒。烧酒,实际上就是蒸馏酒,因度数高、味道劲烈,才得名“火酒”。
随着销路渐广,汾州火酒被通称为“汾酒”。
元代末年,战争连绵不断、自然灾害频发导致饥荒频繁,很多地方都是田地荒芜、人烟断绝。山西却是一个例外,风调雨顺带来连年丰收,经济繁荣引得人丁兴旺。大量难民的涌入,使得河东一带成为当时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
明代建立之后,为了稳定新生政权、发展经济,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移民政策。其后,五十余年里,先后共进行了十多次大规模移民,皆是由山西迁出,直接迁入到豫、鲁、冀、京、皖、苏、鄂、陕、甘、宁等地。
在迁徙队伍中,存在着大批习得杏花村酿造技艺的酿造匠人。他们落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酿酒。由此,汾酒酿造技艺在全国得以广泛传播。
而这,仅仅是万里清香路的一部分。
同样是在明代,一个商帮崛起了。自此,纵横明清商界500年的晋商,开启了汇通天下的辉煌之路。
山西商业源远流长,但一直没有形成商人势力。明朝“开中制”政策实施之后,晋商兴起,并出现了自己的商业组织。而晋商所带动的清香路,是两种不同的路径,原因在于“汾酒”在其中的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
作为配角,汾酒是晋商羁旅在外的精神慰藉。商场、官府的觥筹交错,茫茫草原、戈壁的驱寒,婚丧嫁娶的民俗交往以及情绪宣泄的肆意昂扬,汾酒伴随着晋商“走四方”,所到之处,皆是清香。
作为主角,汾酒是晋商驰骋商界的利器。或是将杏花村产的汾酒运往外地售卖,或是请杏花村的酿酒匠人到全国各地酿酒,或是在杏花村里建立起生产基地,树立行业标杆……汾酒被晋商推向了四方。
于是,万里清香路逐渐清晰。
巴拿马甲等大奖章之谜
1915年,为庆祝巴拿马运河被开凿通航,美国旧金山举办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从2月20日开展、到12月4日闭幕,展期长达9个半月。
中国白酒首次走出国门,参赛的纪录、获得的奖项成为国内诸多白酒品牌实力的背书。
▲《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中曾对山西汾酒获甲等大奖章有所记载
然而,奖章的设置造就了最高奖项成谜。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奖项设置的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博览会共设6个奖项,(甲)大奖章、(乙)荣誉奖章、(丁)金质奖章、(戊)银质奖章、(巳)铜质奖章、(丙)鼓励奖只给证书不发奖牌。
可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最高奖并非金奖,而是甲等大奖章。
根据当年赴美赛会监督兼任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陈琪所著的《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记录,参展得奖的物品,是按照“官厅”“各协会”“商会”“商号得奖姓名”记载。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盛况及汾酒所获甲等大奖章
(甲)大奖章的名录下,山西(官厅)高粱汾酒赫然在列。
而山西官厅送展的高粱汾酒,出自当年的酒业商号——义泉泳酒坊。
义泉泳酒坊,是由当时的宝泉益酒坊兼并其他两家作坊改名而来。宝泉益酒坊,则是修建在北宋时期的酿酒作坊“甘露堂”的原址上。
▲杨得龄
那时,掌管酿酒、卖酒的是杨得龄。
杨得龄,14岁只身来到汾州做酒坊学徒,21岁成为三掌柜,26岁成为宝泉益酒坊大掌柜。1915年,担任义泉泳的经理。
获奖消息传回国内,山西督军阎锡山亲自接见了杨得龄,并赠匾“驰名中外”“味重西凉”。同时,还派专人与杨得龄协商合营,但因意见不合而搁浅。
▲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商标注册证
阎锡山的副官张汝萍,决议以私人集股办理。于是,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在1919年1月正式成立。经营方式为由义泉泳供酒、晋裕公司经销,经理均由杨得龄担任。
立志于酿制与售卖汾酒为终生事业的杨得龄,为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定下了“振兴国酒,品优价廉,信誉至上,优质为本,决不以劣质欺世盗名”的核心理念。
而清香之路,延伸到了海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山西汾酒被贸易公司灌装运至天津港口,进而远销海外。
2007年,南美洲秘鲁,一位来此公干的中国人在这里发现了一瓶近百年前的山西汾酒。
什么是汾酒?
仿佛冥冥之中的注定,15平方公里的杏花村遗址正好将如今的汾酒集团生产车间囊括在内。从杏花村遗址西行不到500米,是汾酒老作坊博物馆,距离汾酒集团步行2.5公里、车程7分钟。
晋风晋韵的老作坊,有八百年来的风与月。
这是一座由南北两院组成的堡墙式院落,南院是花园、北院酿酒作坊的原址,面积达9000平方米,房屋50余间。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布局严谨,左右对称。
老作坊内有八口古井,最古老的源自元代。元代古井上建有一座亭子,即明洪武年间建造的“申明亭”。亭子后面的墙上,嵌有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手书“得造花香”。行走在其中,会与矗立此处已久的古建邂逅,也会不时看到历经岁月侵蚀的题刻,如“宝泉”“杏花名迹”“味重西凉”“泉甘酒冽”“申明亭酒泉记”。
如今的老作坊,还能看到门市、账房、掌柜室、展览室、作坊、酒库,也能看到酿酒师傅秉承古法的人工酿造技法。
八百多年几乎未间断的酿造历史,老作坊已经成为现代汾酒的一个信仰。
那么,什么是汾酒?
是传承千年而不衰的杏花村佳酿?是载入正史、一举成名的国之瑰宝?还是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的国家名酒?
都是,也都不是。
汾酒就是汾酒,是承载着黄河、汾河流域人文地理与历史传承的汾酒。
汾河滔滔、黄土漫漫,酿酒之风、绵延不绝。
看小口尖底瓮与地缸的一脉相传,听杜牧吟咏千年的诗句;看非遗技艺的传承,听老作坊的诉说;看万里清香路的纵深,听杨得龄“振兴国酒”的激扬……
什么是汾酒?
这就是汾酒。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