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代晴 崔上 董肖飞
6月1日,天刚蒙蒙亮,渤海新区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村民吴杰,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和丈夫把一袋袋面粉倒进机器里,经过和面、压面、切割等工序,长约1.6米的面条新鲜出炉。
(资料图)
吴杰麻利地把一排排面条挂在室内的架子上风干。“自然风干的面条比机器烘干的更有韧性,怎么煮都煮不断。”吴杰说。
39岁的吴杰,做面条加工已经17个年头了。虽然店面不大,但客流不断,不时有老乡来到店里买面条。
吴杰正在加工旱碱麦面条。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代晴 摄
“为啥都爱吃我做的面条?因为我选用的是咱黄骅当地的旱碱麦。”吴杰道出了其中的缘由。生长在盐碱地上旱碱麦,品质独特,磨制的面粉不粘手、韧性强,做成的面条不仅耐煮还筋道。
“你这儿的面条就是好吃,麦香味十足,今天闺女、儿子都来了,我多买点给他们捎着。”附近白庄村村民王淑荣笑着说。
吴杰对面条的品质要求苛刻,严格把控温度、湿度等环节,还开发了秋葵面条、杂粮面条等养生产品。好品质赢得好口碑,吴杰加工的面条供不应求,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加工一吨鲜面条。
日子越过越红火,吴杰在公益路上也越走越远。每年,她都要拿出上万元的面条,给村里的孝老食堂还有当地敬老院、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去,已经坚持了7年,当地人都亲切地叫她“面条姐”。
最近,为了赶在初伏多捐些“爱心面条”,吴杰早早就开始准备。“我们村是全国文明村,村里的志愿服务队经常开展爱心活动。作为村里的一员,参与公益,奉献爱心,是我应该做的。”吴杰笑着说。
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4000亩旱碱麦丰收在望。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代晴 摄
长期和面食打交道,让吴杰对粮食有了更深的感情。“我家14亩地,都种旱碱麦,有空我就去麦子地里转转,看着心情可舒畅了。走,我带你们去瞧瞧。”吴杰招呼着记者。
“现在种地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们把土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管理、种植,特别省心。”吴杰说,土地流转后村民不仅每亩能收入550元租金,还能按时分到米面油、蔬菜、瓜果等。
“这里是捷麦19省级旱碱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你看麦子长得多好。”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志清高兴地说,去年合作社旱碱麦亩产370公斤,今年雨水足,4000亩旱碱麦亩产创新高,测产达401公斤。
早先,旱碱麦亩产不过二三百斤,最近几年平均达到四五百斤,为什么这里的产量这么高?因为合作社从2019年就开始从事黄骅旱碱麦种植的课题,这些年通过与农业专家的合作,推出了旱碱麦“六步法”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重施底肥、缩行增密、精细播种、重度镇压、春季肥料水溶追施等,再配合“一喷三防”等技术,让旱碱麦产量“节节高”。
“今年,我们获评河北省唯一一个以旱碱麦命名的农业驿站。可以说,我们种植的旱碱麦,达到了河北省旱碱麦种植标准的全部要求。”张志清说。
捷麦19种植示范区麦浪滚滚,一派丰收景象。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基于旱碱麦的好品质,每年不等收割,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旱碱麦就被各大面粉厂预定一空,价格高出市场价30%。麦子卖价好,村民们的收益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合作社成立9年来,订单式种植黄骅旱碱麦、玉米、大根萝卜、秋葵等农作物,还以村名注册了“李子札”商标,开发旱碱麦面条、旱碱麦全麦面粉、秋葵面条、秋葵油、大根酱菜等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现在,不少村民都在合作社打工,月月领工资,一年下来能挣一万多。”吴杰说,好麦子带来好日子,现在乡亲们都盼着多打粮、打好粮,把黄骅旱碱麦种出“大名堂”。
随着黄骅旱碱麦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吴杰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她说:“盼着黄骅旱碱麦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把面条、面花等特色面食推向更大的市场,让全国各地的朋友都吃上黄骅的好东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