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平台上里有一张截图刷屏了。截图称,如果阳了,丢垃圾的时候最好消杀一下,因为很多垃圾清运人员是老人,在这个冬天更弱势。配图还演示了垃圾袋“鹅颈式”封口方法。
【资料图】
有评论认为这种做法很暖心,也能减轻老年清洁工负担,但也有网友质疑,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对此,相关领域的专家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如果垃圾袋中含有阳性人员痰液、口水,是有一定风险的,但“像‘阳性人员垃圾袋’这样的通过物品接触式传播”并非主体。
此外,该专家认为,按照消毒、密封和再消毒每个步骤都严格执行很难。“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或者说总是有一部分人做不到。”
有感染科医生认为,比起消毒,更重要的是做好垃圾清运人员的防护工作,比如让他们能在垃圾清理过程中穿戴口罩和手套,清理结束以后洗手。
专家:垃圾中若含阳性人员痰液、口水,有风险但很小
近日热传的截图称:“如果(你)阳了,丢垃圾的时候最好消杀一下……好多垃圾清运人员是老人,他们很可能是那群买不到药、测不了抗原的人,岁数大了加上并发症,很可能有生命危险!”配图演示了垃圾袋“鹅颈式”封口方法。
“鹅颈式”封扎法,即将装好的塑料袋口按一个方向扭转成旋条状,并将扎紧的螺旋条状袋口对折重叠,紧握已扭转部位,最后用封扎带套再反折下位处并拉紧。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告诉澎湃新闻,从保护第三人的角度来说,前述做法有一定道理,不过,当下的实际情况中,“像‘阳性人员垃圾袋’这样的通过物品接触式传播”并非主体。
常荣山说,家中有人员阳性,其吐到垃圾袋中的痰液、口水也很可能会被检出新冠病毒,在没干之前有一定的传染风险。这种风险是通过接触传播产生的,比如一个阳性人员摸了鼻子,另一个人再摸这个阳性人员的手,再触摸口鼻,就可能感染。
他提醒,在阳性人员居家隔离阶段,其痰液、鼻涕和手纸最好放在专门的垃圾袋中,并放上84消毒液,放置几天后统一处理,不要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
他同时提醒,如果这种垃圾袋放置的时间较长,过一两天才丢,那么通过接触发生的传播风险也是比较小的;如果垃圾袋中痰液、口水量非常少,也可以少放置一段时间。
这种风险较小的事件是否还需要防范?常荣山说,在感染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防范还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严格执行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做好清洁工人的防护”
对于前述社交平台上热传的做法,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徐天敏则认为,这样操作必要性不大,更重要的是做好清洁工人的防护工作。
徐天敏说,除了新冠病毒,家庭垃圾中还含有各种细菌、病毒,喷洒一点消毒液,很难将它们杀灭,所以,清洁工清理垃圾的时候,最好戴上口罩,除了避免气味外,也能减少病毒和细菌传播。“一般来说,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接触传播是次要途径。清洁人员在垃圾清理过程中戴好口罩手套,清理结束以后洗手,保持卫生,那就足够了。”徐天敏说。此外,他建议扔垃圾的人也要扎好垃圾袋。
对于如何扎垃圾袋,也有网友给出了详细方案:扔垃圾之前要选用密闭性良好的垃圾袋,在扎紧封口前,先使用84消毒液喷洒消毒,密封扎紧后,再对封口处喷洒消毒。
常容山认为,阳性人员居吐痰或者扔手纸之前,确实可以在垃圾袋里倒一点点消毒液,但如果按照消毒、密封和再消毒每个步骤严格执行是很难的。“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或者说总是有一部分人做不到的,没必要这么干。另一方面,现在感染人数这么多,实际的感染渠道也不是通过这种接触传播。”他说。
在对阳性人员居住环境、物品消杀争议背后,是关于新冠病毒“物传人”的讨论。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新冠病毒通过物体表面传人的概率比通过空气传播的概率小很多,“物传人” 事件罕见。
2022年4月,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奚传武教授团队等在 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Nature子刊)发表了题为《Monitoring SARS-CoV-2 in air and on surfaces and estimating infection risk in buildings and buses on a university campus》的研究,评估结果显示,在接触空气中的新冠病毒颗粒后感染的概率大约为每100次接触感染1次,接触新冠病毒阳性物体表面后感染的概率则是每10万次接触仅有1次感染。也就是说,新冠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能力是通过物体表面传播的1000倍。
也有研究者认为,奥密克戎相较于德尔塔毒株等,在皮肤和塑料表面存活时间更久。
据中新网报道,日本共同社2022年1月28日报道,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广濑亮平等人的研究团队表示,奥密克戎可在皮肤表面存活21个小时,而德尔塔为17个小时;奥密克戎可在塑料表面存活8天,而德尔塔毒株为4.8天。据报道,该论文尚未接受其他学者的审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