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随着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在市场上的快速渗透,各家汽车公司也开始积极布局全球市场,随之而来的便是新能源车的出口井喷。根据普华永道分析师的一份研究报告,至2025年,欧洲销售的中国制造汽车将有望达到80万辆关口,其中绝大部分为纯电动车(BEV)。
这意味着,如果这种发展趋势在未来成真,欧洲在未来将成为汽车净进口地区——2025年的进口顺差将超过22万辆。
普华永道认为这种转变源于中国汽车公司的“两步走”战略。其一是逐渐增涨的市场份额;另外则是欧洲品牌逐渐加大了在中国制造电动车的比重。
(资料图片)
根据普华永道的分析,在中国制造的潜在80万辆汽车中,约有33万辆来自特斯拉、宝马和雷诺等跨国汽车公司,这些汽车公司目前都在中国设有工厂同时制造电动车型,热门车型包括特斯拉的Model 3、宝马iX3以及Dacia Spring。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Dacia Spring,这款车型目前并不在作为制造地的中国市场销售,作为其原型车的雷诺e诺因价程比表现平平,市场反响寥寥,早在2020年便于中国市场停售。
然而,在换装定位更加亲民的Dacia商标后,Spring在欧洲市场取得了成功——在Dacia母国罗马尼亚,Spring最低起售价经政府补贴后仅7700欧。约合2至3辆电动自行车的售价,使得Spring在上市前4小时的预订量高到Dacia不得不暂时关闭预定。
“中国制造商在欧洲销售越来越多的BEV,欧美制造商也正越来越多的将BEV生产转移至中国,”普华永道表示。
普华永道德国合伙人兼汽车行业负责人Felix Kuhnert认为,欧洲汽车公司眼下将继续面临供应链问题所带来的挑战,此外,从车型上看,欧洲公司更专注于在欧洲制造更昂贵同时产量更小的电动汽车。
“中国汽车公司已经在其国内市场对电动车开发进行了优化,这使得他们在能够提供新技术、新概念的同时,生产的BEV在售价上面也更加容易让消费者接受。”Kuhnert说道。
普华永道其他的分析师则认为,尽管中国品牌早期进入欧洲市场的努力基本上都以失败而终,但得益于在纯电动汽车上面的积累,中国汽车公司或将在这一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中国汽车公司目前正在寻求巩固其在欧洲的立足根基,同2010年的竞争环境相比,现在的欧洲市场显然平坦了许多。”分析师这样表示。
根据普华永道提供的数据,预计在未来,中国品牌在欧洲的电动车市场份额将从3.8%增长至7.9%。
“目前,中国品牌在欧洲仍然相对不为人知,要建立强大的品牌声誉,目前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高端车型领域。”另一份报告中提到。
据德媒《经济周刊》在去年一份由舆论观察调查公司组织的问卷中显示(体量为2000人),仅有约27%的德国人会想到购买中国汽车,有33%的人断然拒绝购买中国品牌汽车,有25%的人态度相当消极。
普华永道电气化分析师Matthias Schmidt称,2022年,中国品牌在整个欧洲的销量预计为20万辆。其中9万辆为电动车、4万辆为插电混动车,其余则是传统燃油车型。此外,西方品牌在中国制造并出口欧洲的电动车数量预计将在10万辆左右。
Schmidt表示,来自上汽的MG和吉利的极星在今年前7个月的欧洲表现出色。与此同时,作为新势力的蔚来和小鹏汽车也在努力扩大影响,这两家汽车公司都选择以对BEV的友好政策而闻名的挪威作为登录地。
关键词: 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