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鱼到了!鱼到了!”10日上午,一辆满载着鱼苗的三轮车缓缓驶进英都镇良山村,安静的稻田一下子欢腾了起来。
捞鱼、装桶、倒鱼……记者在现场看到,农场主正将活蹦乱跳的鱼苗投放到田里,一尾尾小鱼争先恐后地游入稻田旁的水沟,瞬间消失匿迹,这便是泉州市开展的首个深水稻渔综合养殖项目。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在开展过程中,特别邀请了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陈丹作为技术指导。
“我很早就开始研究试验这个项目,稻渔综合养殖项目选用的稻田需水源清新、保持长流,周围可挖环沟,种植的水稻品种要耐淹水、分蘗力强、抗倒伏,才有办法开展。”陈丹告诉记者,该稻田环沟水深达1.5至2米,随稻苗生长逐渐提高水位后,鱼就可以游到稻草中,通过鱼摄食水稻害虫、杂草等,排泄粪肥提升肥力,实现鱼和水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打造“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稻鱼共生系统。
“鱼可以以稻田里的虫子和杂草等为食物,水稻可以吸收鱼的排泄物、残饵等为养料,还能吸收鱼塘里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避免水体富营养化,起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作用,做到养鱼不换水、种稻不施肥。这种生态养殖方式下,不光鱼的肉质好,稻米的品质也会明显提升。”陈丹介绍,该水稻全生育期约180天,待成熟时株高可达1.7米。
“一直以来,我们农场都在尝试水稻有机栽培技术,当时我听到稻渔综合养殖项目,就有浓厚的兴趣,便积极跟专家对接,这也是继音乐水稻种植之后,我们引进的又一水稻有机栽培方式。”开心农场负责人吴财情告诉记者,此次农场选用了25亩稻田作为实验田,“如果项目成功的话,农场400亩稻田也将陆续拓展。”
“为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今年初以来,我们牵线搭桥了该项目,这种稻渔共作技术,巧妙地通过深水和高大的稻株,庇护养殖的渔产品,可有效避免野生飞禽和蛇类对渔产品的危害,鱼类在水中游动挖泥,既摄食水稻害虫、杂草和稻花,又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排泄物又可为水稻追肥,实现了种植养殖双丰收。”南安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与科技教育信息科负责人林金典介绍,接下来,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将以该项目为试点,推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渔综合养殖,通过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据了解,此次投放的鱼苗为150g/尾的黄金鲫鱼,共计投放1000公斤,覆盖稻田25亩,预计11月中旬将迎来“粮渔双丰收”,项目预计可收获水稻750千克/亩,鱼160千克/亩,预计增收3000元/亩以上。(记者 赖香珠 通讯员 林静毅 黄小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