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见习记者 赵江波
2000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民间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福健康的全民性节日,各地的端午传统风俗也各有不同。端午节来临,温馨的粽叶香勾起我们对这个传统节日的历史记忆。在南阳,门头插艾、佩戴香囊、手腕脚腕系五色线、耳鼻涂抹雄黄酒、下河洗澡等传统风俗,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为端午节赋予了具有浓浓南阳特色的文化韵味,也承载着自古至今南阳人对未来、对家人、对健康、对风调雨顺的美好祈愿和守望。
门头插艾草
(资料图片)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端午节前,各家各户都要去野外割艾草,插到门头上,或放到门后边。”今年50岁的路先生说,直到现在,一提起端午节,他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家的淡淡艾香。
在古人心目中,端午是“毒日”“恶日”,而艾草是一种可以防治疾病的药草,插在门头上,有益身体健康。在南阳人的心理内涵中,艾草还有避邪消灾的寄托,传说唐朝末年,黄巢义军兵临南阳新野城,黄巢路遇逃难农妇,告诉她决不伤害穷苦百姓,并相约门前插艾为号。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门前插艾的农家果然躲过灾难,从此留下了“有艾不杀”的佳话。
如今,南阳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艾草制品产销基地,艾制品销售量占全国的73%,艾草种植、艾草加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佩戴香囊与五色绳
端午将至,南阳市城区夜市摊点和大小礼品店适时摆出了花色繁多、品种各异的香囊,很多家长带着家中的孩子前来选购。“这些香囊都很不错,造型美观,香味浓厚,端午节来了嘛,就想着给孩子买几个香囊。”今年43岁的南阳市民许女士对顶端新闻记者说:“我小时候过端午节,家里的长辈就会提前给我们这些小孩做香囊,那时候的布料、选材都没有现在的高档,但是也是满满的童年回忆。”
香囊,南阳人又叫它香布袋儿,它是端午节南阳民间致敬屈原的一种特色饰物,有狗、猫等小动物,三角、菱形等几何造型,做工精美的香囊异彩纷呈。香囊内装有苍术、白芷、辛夷、排香草等中药配制的香料,佩戴它有祛风、理气、止痛、通窍之功效,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对人类的健康,特别是对孩童具有防病健体之功效,亦寄托着大人祈求屈大夫保孩童一年平安之企盼。端午节佩戴香囊既散发着群体文化的泥土芳香,又展示着南阳人的艺术造诣。
在端午节,五色绳是与香囊一起佩戴的,两者共同构成了端午节的独特风俗图景。
涂抹雄黄酒,防病祛灾
“小时候,一到端午节,长辈们就要在我的耳朵、鼻子上涂抹雄黄酒。据说,这样可以驱虫防病。”谈起端午风俗,市民张女士津津乐道,“长辈的关心爱护,让端午节充满温暖、幸福的味道。”由于雄黄酒具有抗菌、驱虫、解毒的功效,人们认为,涂抹雄黄酒,可以防止蛇、壁虎、蜈蚣、蝎子、蟾蜍等毒物的侵袭。
下河洗澡,露水洗脸
端午节又称浴兰节,洗浴洁身也是端午风俗之一,屈原的诗句“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描写的就是这一端午风俗。“兄弟,老表,白河洗澡。洗得白,上不来;洗得黑,气得哭。”这是新野、邓州一带流传的一首童谣。以前,每逢端午节,居住在白河两岸的南阳人一大早就赶到白河洗澡。这一端午风俗,至今仍在一些地区延续着。
据说,在端午节这天下河洗澡,可以使人耳聪目明、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因为屈原是在汩罗河里以身殉国的,所以,南阳人就以此方式表示对他的凭吊和悼念。此外,在南阳市唐河、社旗等地,如今依然保留着在端午节这一天以露水洗脸的风俗。在端午节前一天的晚上,人们取来半盆水放在室外接露水,第二天早上,大人小孩就用这盆水洗脸。据说,这样做能够使人心明眼亮。人们在用露水洗脸时,还会在水中放入艾叶、石榴花等。
端午,又称送时节。在新野、邓州、唐河一带,凡新嫁姑娘之娘家,端午节前要给男方送草帽、雨伞、扇子,凉席等,称作“送时节”,以示亲家对新女婿的关爱之意,此习俗至今,偶有沿用。
如今,端午节习俗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变化,不少习俗已经消失在忙碌的生活中,无人提起,但是代代相传的端午文化却历久弥新,已经深深镌刻在人们的集体记忆和守望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也在这年复一年的端午中,在日复一日的奋斗中逐渐成为现实。
(上顶端,看河南,知天下!欢迎提供新闻线索。顶端新闻•河南商报南阳新闻热线18639010169,投稿信箱353990537@qq.co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