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娱丨 yiqiduyu
(资料图片)
文 | 蒜香啫啫角
娱乐圈总有热闹,热闹也总是相似的。
近期 " 顶流 " 蔡徐坤的 " 瓜 ",一直热度高高地挂在微博热搜前几名。无论是女方提供的证据,还是蔡徐坤方面的不回应,甚至是粉丝的态度,都能带动网友围观的热潮。
在这次事件出来前,作为爱豆蔡徐坤没什么问题,认真做演出、做综艺,按部就班出音乐,虽然没有十足的事业成就,但好在给外人踏实敬业的印象。奇妙的是,或许就是这份踏实敬业,加上多年来的喜爱,让蔡徐坤粉丝对他有着绝对的信任,大粉直言只要蔡否定,"ikun 今天就能把内娱撕个底朝天 "。最新消息,蔡徐坤 7 月在新加坡的巡演大概会如期举行,乐于发声的粉丝也都还表示期待,并将巡演如期推进作为负面消息为造谣的佐证,这在外人看来这多少有些鸵鸟心态,也佩服蔡徐坤与粉丝之间的羁绊。
而读娱君要说的是,从这次蔡徐坤的负面,到此前大大小小的爱豆负面,体现出的问题不光是艺人个人的品行问题(法律咖暂不论),同时也更重要的是,不定期的负面消息显示了 "idol" 这个外来文化在内娱的 " 水土不服 ",或许是时候该 " 取其精华 " 的调整年轻偶像艺人长期运营的思路了。1
爱豆出事,妈妈 " 冲锋 "
在这次蔡徐坤的负面消息中,除了蔡本人、女方本人,还有一个存在感很足的人,就是蔡徐坤的母亲徐某。
前两日蔡徐坤被爆料,与 C 姓女士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发生关系,后 C 女士发现怀孕告知蔡徐坤,蔡让她把孩子打掉,C 女士遵从并独自前往医院打胎。事情到这,应该还只是艺人道德问题与 " 偶像失格 " 的事业问题。
但之后爆料者继续放料,蔡母怀疑 C 女士有敲诈之心,遂一边谈赔偿,一边找私家侦探跟踪 C 女士,以及在 C 女士家门口安装摄像头偷拍监视,并相继晒出了 C 女士手持病历照片、蔡母聊天记录截图与疑似蔡母的录音。
而 C 女士发现被跟踪后报警,警方传唤了蔡徐坤和工作人员,双方于 2021 年 9 月打成和解,C 女士和蔡徐坤签订了谅解书,不过谅解书上只有 " 蔡姓男士 " 的签名而没有全名。如果这一爆料为真,那么跟踪偷拍这一侵犯他人隐私的违法行为,就会因蔡母而影响到蔡徐坤本人的声誉。目前,距离负面消息爆出已经过了 2 天时间,蔡徐坤方面仍然没有公开的回应,所以事件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至少看官们能清楚一件事,就是哪怕是蔡徐坤这样的顶流,出事也是妈妈在 " 冲锋 "。
如果以爆料事件是造谣为前提来看,这个结论也似乎没有变化。在某粉丝的回应中表示,爆料中蔡母徐某的录音并非是谈论 " 打胎事件 ",而是曾经谈论心动亚洲后援会一粉丝与男朋友轻易分手一事的录音。
有意思的是,作为艺人家人的母亲,却能和艺人粉丝后援会的成员沟通其个人私事,不管蔡母本人是否直接参与了蔡徐坤的事业,至少也是蔡母可能在蔡徐坤相关领域经常出面的一份侧面证明。
无独有偶,上一个男顶流出事时,也是母亲冲在前列,为儿子的行为擦屁股,结果反倒把心里的宝贝疙瘩送进去了。这些事不仅透露出内娱男爱豆既要又要的问题,也还有在娱乐圈爱子之心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现实。
2
偶像发展运营到底该谁说了算?
当然,成年人出事了不能反过来怪父母,当事人就该是负责的主体。不过,如果艺人出事是由专业人士用相比家人更冷静的态度去处理,或许结果会更可控一些。
这也是我们要说的,在娱乐行业尤其是艺人的运营工作,一定要由专业的人来做,虽然艺人的个人行为确实难以约束,但能抛掉更多情感、心理因素并且也专业能力的人,总有更高概率把事情做好。
不过当下,专门负责艺人运营的艺人工作室,正在成为粉丝炮轰的头号对象。
今年来,前有刘雨欣、虞书欣、杨紫粉丝指责工作室,后有张艺兴粉丝要求工作室辞退员工、白敬亭工作室给粉丝道歉,仅半年时间内,多位艺人工作室与粉丝的矛盾成为热搜话题,颇有些当年各家粉丝骂天娱的劲头了。
不过不同的是,早年内娱还是一家公司运营多个艺人,艺人资源分配不均,促使粉丝心疼怒骂,如今行业进入了个人工作室时代,有一定市场的艺人尤其是偶像,大多成立个人工作室形成以单一艺人为核心运营的模式,仍然没能让粉丝群体满意,这其中的问题就不再像过去那么简单。浏览近半年粉丝与艺人工作室的矛盾点,基本就两种,一种是指责工作室不作为,对于维护艺人形象、名誉的行动不利,另一种则是指出工作室不专业,对于对接内容、商业规划等方面不合粉丝心意。简单来说,就是粉丝觉得工作室不行。
粉丝炮轰工作室这一现象,其实是两个问题的集中体现。
先说第一点,就是工作室专业水平确实不够,更本质的就是优质人才稀缺的行业问题。
回顾内娱艺人经纪行业的发展历程,2003 年成立的华谊经纪是内娱最早的艺人经纪公司,2002 年在媒体报道中艺人经纪人还被称为 " 文化经纪人 "。另一边,从 2004 年《超级女声》横空出世后,艺人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到如今不过二十年时间,有多少有一定经验的行业优质人才能服务如此庞大的艺人市场?
这也使得虽然头部艺人大多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但其中员工能真正称得上专业的人一定不多,而且,这份专业不仅要求有长远的发展目光,还要有一定的资源储备。换句话说,就是艺人市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艺人经纪行业的发展水平,这在当下没有快速解决的办法,因而我们并不全盘否定粉丝对工作室提出诉求的行为。
而第二点,则是粉丝与艺人关系的潜在变化,使得炮轰工作室成为了某种需求的唯一手段。
一个现状,当下无论是歌手、演员,但凡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艺人基本都有了 " 偶像化 " 倾向,这里的 " 偶像化 " 是指艺人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粉丝,而非出作品服务大众市场。至于以唱跳歌手身份出道的艺人,则更是 " 纯正 " 的偶像。
作为外来文化,偶像文化带来了粉丝与艺人关系的变化——明星是粉丝的仰望目标,偶像是粉丝的商品消费具象化——粉丝成为了与偶像职业发展、商业能力直接挂钩的群体,使得粉丝的声音在某种层面比过去更为重要,这让粉丝有了炮轰工作室的底气。同时,在内娱偶像市场经过了 " 清 · 朗 " 后,过去与其他艺人粉丝 " 互撕 " 的戏码不能再上演,而粉丝群体又需要一定的行动来巩固其集体性,于是不定期将集体攻击性诉诸于艺人工作室就是最安全的选择。
但这样的粉丝频繁发声 " 教 " 工作室该怎样工作,并不能称得上是一种行业与市场的健康态,工作室和粉丝应该都有这样的共识,粉丝大概也不想整天对艺人的发展指手画脚。于是优质专业人才的稀缺,导致了多数年轻艺人偶像的发展运营没人能说了算,这正是当下内娱艺人发展的困境。
这份困境也正是我们认为的,外来偶像文化在内娱本土的 " 水土不服 "。在偶像文化发源地,艺人经纪发展更成熟,成熟的艺人经纪既能为艺人发展提供助力,也能舍弃坏子保持行业与市场的健康,市场竞争更激烈,使得偶像为了 " 生存 " 必须约束自我,这才能构成偶像与粉丝之间不成文的 " 约定 "。
而放到内娱,外在环境的不同带来了 " 偶像 " 的走形,因而我们认为面对已经不可逆转的发展势头,行业需要在发展方向与运营思路上做出本土化的调整,毕竟艺人偶像是否会翻车是不可控的。至于到底要如何调整,还要行业探索,但如果继续坚持现在的道路,只能说这份 " 水土不服 " 终会让行业受到更多反噬,而那些为爱付出的粉丝也都会被辜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