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获悉,安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短期来看,半年至一年维度内头部车企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核心原因在于,其一: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的提升预计会带来显著的规模效应,拉动盈利提升;其二:合资品牌的产品力弱化,销量占比从20Q2的57.7%下降至23Q1的38.08%,预计会加速出清,行业格局优化有望带来盈利改善;其三:头部自主品牌的销售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测算2023Q4中4家传统车企20万以上车型的销售占比有望达到31.4%。由于高端车型的盈利性更好,主机厂的盈利有望上行。
推荐及关注标的:比亚迪(002594.SZ)、长城汽车(601633.SH)、广汽集团(601238.SH)、吉利汽车(00175)、长安汽车(000625.SZ)。
▍安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资料图片)
2023年行业总量趋稳,新能源依然高增长。
1)乘用车总量: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有望达2265万辆,同比下降2.2%。国内需求方面,价格战影响减弱、库存逐步消化,国内需求有望迎来修复回暖。出口需求方面,中国车企依靠新能源技术实现产品力提升,突破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并在传统发展中国家市场实现市占率提升,2023年乘用车出口有望延续高增长趋势。
2)新能源车总量:技术和产品的加速迭代有望推动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显著提升。技术维度,多家车企混动技术持续迭代创新、高压快充方案加速落地,填补供给空白;产品维度,不同车企在不同价格带纷纷推出极富竞争力的产品,如:比亚迪冠军版系列、长城枭龙系列、吉利银河系列等。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936万辆,同比增长44.5%,新能源渗透率达到41.3%,同比+13.3pct。
格局愈发清晰,一线龙头即将浮现。
从2023M1-M4各车企的销量表现看,行业格局已初步分化,头部车企份额明显提升,弱势新势力和合资品牌份额下滑。未来新能源头部车企有望加速发力,合资品牌和二线新势力产品节奏较慢,或较难扭转弱势地位,行业有望迎来第一梯队的浮现和末位的加速淘汰。新品推出节奏越快、产品胜率越高的企业有望最终胜出;平台化能力强、产品迭代快,并且成本管控能力强的企业具备这样的能力。
行业格局愈发清晰,一线龙头即将浮现:1)比亚迪和理想具有强平台化能力,新品推出节奏快,能更快实现规模化和降本。其次,长城、吉利和长安具有较多成熟产品积累,产品快速迭代,胜率较高;理想等新势力软件迭代速度较快,能够保持产品强竞争力。此外,头部传统车企和理想成本管控能力较强、具备持续造血能力,有望持续推出高性价比产品,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2)从更直观的层面看,头部传统车企和理想加快布局新能源全市场,加速品牌向上,并且密集推出重磅新品,有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基于不同车型的产品力和竞争力,对细分车型进行销量预测,预计2023年比亚迪、吉利、广汽埃安、长城、长安、理想的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320万、55万、54万、50万、46万和32万辆,份额分别为34%、6%、6%、5%、5%和3%。
盈利展望:头部车企新能源车盈利有望持续上行。
短期来看:半年至一年维度内头部车企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核心原因在于,其一: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的提升预计会带来显著的规模效应,拉动盈利提升;其二:合资品牌的产品力弱化,销量占比从20Q2的57.7%下降至23Q1的38.08%,预计会加速出清,行业格局优化有望带来盈利改善;其三:头部自主品牌的销售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测算2023Q4中4家传统车企20万以上车型的销售占比有望达到31.4%。由于高端车型的盈利性更好,主机厂的盈利有望上行。
远期来看,头部自主车企的净利率有望达到甚至超过10%。核心原因在于,其一:新能源车技术变化较快、容易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因此行业集中度有望较高,2023Q1新能源车CR10为80.43%,高于2018年乘用车行业CR10(55%),远期头部车企的净利率有望超过燃油车时代主流合资品牌(10%左右);其二:如今汽车行业和早期家电行业较为类似,因此汽车行业远期格局可以参考家电行业的现状。但汽车的差异化程度超过家电,因此盈利空间更大。远期头部自主车企的净利率水平有望超过目前家电龙头企业(10%左右)。
风险提示:
行业价格战加剧,新产品进展不及预期,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