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范建
【资料图】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民营商超第一股”步步高,在寒冬中苦捱一年多,终于走到了重整这一步。
这对于深陷债务和流动性危机的步步高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
投资者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昨日,公司股价大幅高开,以涨停收盘。
被申请重整
7月8日,步步高(002251.SZ)突然披露消息,公司已收到湘潭中院送达的《通知书》。
就在前一天,龙牌食品以步步高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湘潭中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同时,申请人认为公司预备预重整条件,一并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预重整。
不过,公司尚未收到法院受理重整申请或启动预重整程序的文书,是否进入相关程序,还存在不确定性。
龙牌食品是湖南当地的一家老牌调味品企业,在湖南等区域市场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该公司也是步步高重要的调味品供应商之一。
2022年5月和7月,龙牌食品与步步高签署了《购销合同》等相关协议,约定产品供应、销售等相关内容。
合同执行期间,龙牌食品按照约定,向步步高提供了货品并办理了相关结算手续,对应当支付的货款进行了确认,但步步高未按约定支付货款。
截至今年3月16日,步步高共计拖欠龙牌食品货款364.22万元。
龙牌食品认为,步步高虽然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但其作为湖南消费零售业的龙头企业,仍具有挽救和重生的可能。
重整,对当前的步步高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公司在超市、百货能领域,有着较深的积累,在湖南、广西等地的零售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如能通过重整,解决流动性问题,调整资产、负债和经营业务,有望恢复正常经营,和供应商继续展开合作。
不过,即便步步高能进入重整程序,最终实施完成,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昨日,受这一消息刺激,步步高股价高开,随即涨停,直至收盘。
债务有多少?
步步高的重整能否最终成行,其中的关键点,获得债权人的支持。
那么,公司究竟有多少债务?
在王填掌舵时期,步步高崇尚大店模式,强调自建和自持物业。如长沙步步高梅溪新天地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达50亿元左右。
长周期的建设加之超额的固定资产投入,极大考验公司对现金流的管理能力。
身处零售行业,步步高的业务具有较好的现金流,另外,公司拥有上市平台,在融资政策宽松之时,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金。
但是,当金融政策一旦收紧,现金流出现问题,就会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威胁主营业务。
2022年,就是20多岁的步步高,最为痛苦的一年。当年6月,市场传出步步高的不利消息,持有该公司预付卡的客户,集中涌入步步高旗下超市、商场,疯狂扫货,一时间,挤兑危机爆发。
后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填承认,过去两年,投入40多亿现金,同时修建了3个购物中心,突遇金融紧缩,未能向银行申请到足够的贷款,致使现金流出现问题。
步步高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它拥有高资产,同时承担高负债。
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仍高达279.1亿元,这一资产规模,仅次于永辉超市、王府井等A股全国连锁商超巨头,资产负债率超过了80%,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公司长短债严重错配,最终拉响流动性警报。
危机降临之时,湖南当地曾屡施援手,长沙国资背景的长沙高晟,战略入股步步高集团,目前,持有该集团17.88%股权,为第二大股东;很快,湖南国资运营平台兴湘集团,向步步高提供不超过8.27亿元借款。但这些,仍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截至今年3月末,步步高拥有货币资金9.46亿元(含受限),而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近69亿元,还有超过30亿元应付账款和票据。同期,公司流动资产为23.05亿元,流动负债合计152.2亿。200多亿总资产中,接近150亿元为投资性房产,这些资产,已基本用于银行借款抵押。
截至2022年度报告披露之日,步步高作为被告的案件标的合计超过14亿元。近期,又新增多起诉讼、仲裁案件,金额合计约为2.30亿元。
业务待振兴
湘潭是王填的福地,他在这里出生、长大、求学、就业,也是从这里起步,花20多年时间,建立起了“步步高王国”。
但是,在公司巨额债务和流动性压力面前,他已独力难支,最终,出手相救的,仍是他的家乡人。
今年1月,步步高控股股东步步高集团,与湘潭产投投资签署相关协议,转让所持上市公司10%股权,对价5.18亿元(折合5.995元/股)。与此同时,步步高集团放弃剩余所持全部24.99%股权对应的表决权。
3月14日,以上股权转让交易完成过户,湘潭产投投资变成步步高控股股东,湘潭国资为实际控制人。
根据协议,在股份转让登记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完成董监高的改选。在由9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中,湘潭产投投资有权提名3名非独立董事、2名独立董事,且董事长和财务总监,需由湘潭产投投资提名人选担任。
截至目前,步步高的董监高尚未大范围更换,不过,到今年9月,公司第六届董事会和监事会都将任期届满,届时,应该会迎来大换血。
无论谁来掌舵步步高这艘巨轮,如何改善经营,都是摆在首位的问题。
2021年和2022年,公司连续两年巨亏,合计亏损超过27亿元。
今年以来,消费环境持续向好,可步步高的经营仍没有好转的迹象。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滑68.79%至10.4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9975万,同比下滑455.53%;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1005.87%至亏损2.14亿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