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住了20年,忽然听说小区花园绿地将改造为学校操场,近日,深圳罗湖一小区因改建问题掀起舆论波澜。居民称“不知情”“规划时应经业主同意”,街道办出示相关文件证明其合理性。上马还是暂停?成了谁也说服不了谁的问题。
(报道回顾:深圳一小区绿地将改操场惹质疑 街道办:已明确为学校用地)
无独有偶,自2023年奥一网上线民生栏目“接诉即办”以来,相似案例屡见不鲜。先有深圳一小区搭建雨棚引争议,居民称“未告知建造计划”;后又一小区楼下规划建设社康中心,居民质疑“购房时未明确告知”……不同的案例,相似的纠纷,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解剖罗湖区都市名园小区这只麻雀可发现,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沟通对话。目前,相关单位已就此事进行业主协调会答疑解惑,但事实上,小区居民对改建的质疑自2019年已有,这4年间,如若相关单位与企业能与小区业主加强交流,尽力消除业主疑虑,今日的质疑可能也会少一些。这是一个牵涉到民众利益的公共性问题,虽有规划类文件“背书”,但若仅以一份公示单向输出,怎能在信息时代赢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居民激烈的表达背后,实际上是未被尊重的权利、未被满足的诉求,是没有被听见、被看见的情绪和声音。
如何“用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该小区正是一个典型案例。要知道,群众不仅是使用者,更是参与者,任何行政行为都不能在自己的闭环内运行,而是要接受老百姓的打量、参与和检验。只有了解民意、尊重民意,通过有效沟通达成共识,以协商方式解决问题,才可能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否则民意的狙击将时时如芒在背。
说到底,就是要“了解群众所思所愿”,这是一项施政“大工程”,但也并非高难度动作。做好沟通、多些互动,这不单是在消弭矛盾于事先,也拓展了工作路径。其实,这就是在走好“群众路线”。
采写: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员 林少娟
设计:梁雪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