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应聘语文教师,请先大声朗诵一首诗歌。”5月26日,在广西大学举办的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广西分会场)首场招聘会上,防城港市北部湾高级中学的面试官巫桂山向求职学生提了这样的要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显然,这超出了对方的预料,同学愣了几秒后磕磕绊绊地背了一首。在巫桂山看来,朗诵一首诗歌不仅是考察语文知识,还能看出求职者的性格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仅凭简历上的文字很难看出来,却是当语文老师的必要条件”。
当天,教育部在京举办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暨就业促进周启动仪式。据教育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7月临近,大量学生毕业离校进入就业市场。随着毕业生求职进入窗口期,近日,教育、人社、共青团等部门推出多项政策措施,全力攻坚促进青年就业。而即将毕业“入海”的应届毕业生们,也通过不懈努力,在挑战和压力面前,乘风破浪,争取早日成功上岸。
给企业做“背调” 避开求职路上的“暗礁险滩”
5月初,共青团中央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毕业生,毕业生求职警惕八类陷阱》,文中就黑中介、打着兼职旗号诈骗、收取押金培训费、传销等容易遇到的问题作了提醒。文中特别提到,有的模糊处理工作内容,将销售员、业务员等职位美化成“市场部经理”“事业部总监”等有诱惑力的名称。
福建工程学院的钟琇琳在找工作和实习时,都会主动去社交媒体或者企业信息查询系统中对这家单位做一番“背调”,主要看企业是否合法合规、经营状态、法律风险以及曾经就职过这家单位员工的评价。钟琇琳坦言,如果看到评价中有不合理加班、管理风格不适合自己或者有大量未处理的官司,不太会进一步考虑这家单位。
“首先考虑央企国企,其次是专业相关,然后是工作地点在广西,最后考虑薪资待遇合理。”对于第一份工作,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欧朝晖有一个清晰的条件优先级排序。“如果公司规模体量大,在不同区域设置分公司,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企业;如果是小企业,个人虽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公司抗风险的能力会弱一些。”
在某社交平台搜索“找工作避雷”,不少用户都会分享教程教求职者如何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值得去,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识别出“画饼企业”,甚至有的直接列出“黑榜企业”。钟琇琳总结起来就是“套路太多,真诚太少”,她在实习时发现有的岗位名称是“新媒体运营”,面试一聊发现,实际上的工作远不止基础的运营工作,写活动策划、写新闻稿、拍摄剪辑,几乎都需要完成。
钟琇琳希望,学校可以通过就业指导课等方式教大家如何规避求职路上的风险,从面试、签合同到就业入职,以及在职场中合法权益被侵犯时如何维权,“很多时候只能自己搜集资料,自我摸索,就算网上查到的信息也需要甄别一遍”。
非应届生光顾招聘会现场 提前“瞭望航向”
与手里拿着10多份简历的同学不同,吴琰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她两手空空,也没有背包。她是广西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一学生,她参加招聘会并非是寻找实习机会,而是“来了解一下就业行情”。
刚刚入学的她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正陷入迷茫,“有的学长学姐毕业后去做老师,也有去媒体工作的,也有去其他行业创业的”,吴琰琴觉得在招聘会现场可以一次了解多种行业的发展情况,在和招聘方的沟通和比较中,更容易“瞭望到毕业后入海的航向”。
3个多小时,吴琰琴先后谈了5家招聘单位,“这家可以走人才引进政策,有5万-10万元的安家费”“第一轮考核注重性格谈吐,第二轮要准备试讲片段,第三轮重点考察学科基础知识”“这家单位要求高中教师资格证,还需要相关教学和比赛经验”,每当听到关键信息,她都会用手机记录下来。
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的朱安安今年4月拿到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外企的offer,“工作地点在浙江,一般下午4点半就可以下班,我挺满意的。”之所以能够如愿找到这份工作,她觉得最大的经验是“早做准备”。
从入学时,她就下定决心“一切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服务”,利用寒暑假先后到多家互联网公司实习。起初做内容用户等运营类工作,但尝试过一段时间后觉得乏味和无聊,“原本文字和视频传播都是我喜欢的事,如果变成工作就会降低这种乐趣。”朱安安抓住最后的一次实习机会,转换就业赛道去新能源汽车企业实习,正是这份相关实习经验让她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事实上,朱安安身边的不少同学仍然在就业的岸边徘徊,“今年就业形势依旧很难,我先后跑了4场线下的招聘会,网申了上百家单位,如果没有早做准备去实习,我也很难获得让我满意的工作。”在朱安安看来,在一次次跟用人单位打交道的过程中,她会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适合自己的发展轨道。
毕业生“入海之路”并不孤单
5月26日,这场落地于广西大学的专场招聘会上,自治区内不少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慕名而来,希望找到合适的工作。仅南宁师范大学就包了7辆大巴从各个校区带着近300名有求职意向的应届毕业生参加招聘会。
南宁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陈欢庆介绍,学校各部门和领导都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今年春节以后,深入地开展“访企拓岗”就业行动,贴心地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服务、政策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帮助。
近期,共青团中央召开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帮助2023届毕业生就业已经进入最后攻坚期,各级共青团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压紧工作责任、严实工作作风,统筹推进促进就业行动有序高效实施,用心用情用功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
在广西大学举办的这场招聘会上,崇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众多摊位中较为特殊的存在。招聘会开始的前两个小时,这里就收到了30个同学的简历。“我们带了38家企业的招聘信息,这些都是经过我们资质审查过的单位,如果求职者想要报名多个企业,只需要提交一份简历就可以。”崇左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广西最年轻的城市,我们推出了一次性生活补贴、人才住房保障和租房补贴、创业补贴、灵活就业补贴等人才政策。
“就业还是要靠自己,自己去努力争取,找到自己的位置。”南宁师范大学的谢妮琴希望找到一份小学老师的工作,看了几家南宁的学校发现竞争很激烈,很多外省的毕业生也在同时竞争,于是她将目标投向家乡陆川县的小学,“考取的证书多一点,总归是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尝试,不要害怕碰壁,也不要那么焦虑,慢慢来”。
“先就业再择业,不意味着什么工作都可以接受”。钟琇琳认为,选择踮踮脚就能够到的工作,再慢慢积累经验,开启职场的“乘风破浪之旅”。
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朱安安也曾陷入自我怀疑,父母觉得“既然读了研究生肯定会找到更理想的工作”,身边人都羡慕自己的生活状态,但那时候工作尚未确定、一边实习一边修改毕业论文,生活也并不轻松,她最终顶住压力,不断地去投递简历、面试、笔试,摸索着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航向。“无论是尽快工作还是休整再出发,只要是自己主动选择的都没有什么问题。相比于盲目追随社会时钟的节奏,真实的自我掌控感更加重要。等到时机成熟,我们一起跃入人海,做一朵奔涌的浪花。”朱安安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朱安安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军利 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