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市场火爆,MBA学费上涨!最高涨10万→

2022-09-25 07:47:47 来源:成都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几年全国考研人数持续上涨,而以在职人群为主的MBA(工商管理硕士)项目也受到了追捧,职场人迫切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导致报考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学费也水涨船高。随着考研日期临近,全国多所院校陆续公布了2023年MBA招生简章,红星新闻记者从中了解到,全国多所院校的MBA学费有所上涨,少则上涨2万元,多则上涨6-10万元。总学费读下来普遍在十几万到二十万元左右,高则有四五十万元。

那么,为什么全国MBA专业学费会相继上涨呢?背后受到了哪些因素影响,花几十万元读MBA值吗?对此,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资料图)

现象:

全国MBA学费普遍上涨,最高上涨10万

一直以来,学费都是MBA考生择校比较关注的问题。9月23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各大院校官网上了解到,今年又有不少院校的MBA项目学费上涨。其中,深圳大学2023年非全日制MBA涨幅为10万元,从19.8万元上涨至29.8万元/全部;暨南大学2023年MBA非全日制学费上调6.8万元,从20万元上涨至26.8万元/全部,学制3年;北京理工大学非全日制MBA上涨3万元,涨后学费为21.6万元;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非全日制上涨6万元,涨后学费51.8万元。此外,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2023年MBA学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情况。

在四川,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2023年MBA学费也均有上涨。

据电子科技大学官方网站公开信息显示,该校2023级MBA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13.8万元/全部,学制为2年;而非全日制学费为15.8万元/全部,学制为3年。相比较,2022级MBA非全日制学费为9.8万元/全部。西南财经大学非全日制MBA由9.8万元/全部上涨至15.8万元。而四川大学则是在2022级非全日制学费由9.8万元调整为15.8万元/全部,2023级没有变化。西南交通大学2022级从7.8万元涨到了9.8万元,2023级没有变化。四川师范大学从6.6万元涨到7.8万元。西南石油大学从5.4万元涨至7.2万元/全部。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高校开设的MBA课程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模式,大多数为非全日制,报考人群需要满足一定工作或毕业年限。学制2-4年不等,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利用工作日晚上、周末、寒暑假等进行在职学习。学费受地域、学校品牌、办学特色等方面影响,价格少则六、七万元/全部,高则四、五十万元/全部,整体来说至少得十几、二十万元/全部。

原因:

市场火爆报考人数不断增加,学费上涨是趋势

MBA学费上涨并非今年才出现,近几年不少院校陆续提高了MBA的学费,背后受到些因素影响?据电子科技大学今年发布的《关于调整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收费标准的公示》内容显示,学校为进一步改善办学环境条件,提高培养质量,拟对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收费标准进行调整,相关办学成本经专家评审通过,学校审批通过,新收费标准拟从2023年入学新生开始执行,实行“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

“总体来说,无论是全国还是川内,MBA学费上涨是一个趋势。”郭郢是成都市MBA企业家商会会长,也是品睿教育培训学校的校长。他曾于2008年在西南财经大学就读MBA,随后创立了专注管理类联考培训机构,深耕MBA教育行业12年之久。他记得,当初2008年就读西南财经大学全日制MBA时学费为4.5万元, 非全日制是4万元。后来慢慢涨到了7.8万元、9.8万元。而四川大学在2022年涨幅最大,学费从9.8万元涨到了15.8万元。今年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财大也涨至15.8万元。不过,川内院校虽然上涨,但相较于川外的许多院校还是低一些。比如,北上广地区非全日制几乎在20-40万元以上。

在郭郢看来,学费会上涨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从专业性质来说,MBA会相对更贵。在课程模块设置上,MBA是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培养模式和学术研究不一样;在师资配置方面,很多学校是配备了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指导硕士论文,校外导师指导事业发展;另外MBA课程搭建了一个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系统提升的平台,这些都是办学成本。

第二,政策影响。201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进行了区分,并给予了非全日制MBA项目更多市场化运营的空间,学费价格由审批制调整为备案制,“学校MBA项目品牌做得好不好,办学好不好,能否招到生源,这些市场因素都可能会对学费产生影响。”

第三,MBA专业适用面广,需求量大,报考人数逐年增多,学费也水涨船高了。MBA项目有涉及专业财务管理、医院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大数据互联网等多个方向,可以更大范围去满足社会各个行业对学历提升的需求。报考人数增多后,在招生指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调整学费能够起到了一个杠杆作用,对报考人员分层筛选。

第四,学费上涨,降低门槛,提高培养质量。郭郢表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上,学术学位硕士是培养学术人才,专业学位硕士主要解决应用性人才,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相对而言考试难度要简单一点,而MBA就是专业学位。“未来,不需要培养太多的学术硕士,更多的培养专业硕士,应用性人才,这也是一个趋势。”

然而,随着报考人数的不断增加,人群的年轻化,考试的分数线更高,竞争更加激烈。以四川大学为例,据官方数据显示,该校2020级MBA报考人数为3000余人,2021级增加了几百人,2022级学费上涨为15.8万元后,仍有2000余人报考,尽管如此,川大复试分数线依然比国家线还要高10分,有180分,而2020级和2021级则在195分。这个分数对于刚毕业不久的群体,相对容易些,但对职场中,一些创业老板、企业高管等群体来说,由于工作特别忙,年龄段要大一些,考试能力相对弱一些,难度很大。“通过涨学费,降低考试分数线,提高学员门槛。”郭郢说。

MBA涨价就不报考了吗?

“影响是有,但总体影响不大”

学费上涨对报考有影响吗?“影响是有,但总体影响不大。”郭郢表示,学费上涨并没有影响整体报考的人数,主要起到了分层、筛选的作用。对刚毕业3-5年,收入不稳定,经济方面有压力的人群可能会选择推迟,或者去选择一个能承担得起的学校;但对其他经济稳定人群是没有影响,该考照样考。以川内的四大高校为例,近几年每年的报考总人数在9000余人,总招生人数1800余人左右,基本稳定。但是其他院校的报考人数近两年就相对有一些增幅。

“工作和收入都比较稳定,自己想提升一下学历,去多学一些东西。”杨女士在成都一家企业服务类的公司工作,本科毕业后通过几年努力已经担任了公司的管理岗位。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她觉得原本的本科学历显得有些不足,便有了考硕士研究生的念头。然而,平时工作繁忙,若选择全日制研究生不仅备考时间不足,甚至将来还可能辞掉工作,因此非全日制的MBA研究生成为了她的首选。

今年3月起,她报了一个培训班,每周二、四晚下班后上课,上课时间是晚上7点到10点。备考一段时间后,杨女士觉得,非全日制MBA并没有外界以为的那么简单,“在职备考真的很难,工作非常忙,精力不够。”同时,身边有不少人经常因工作要出差,加班、连上课的时间都没有。目前,杨女士准备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的非全日制MBA专业,不过今年的学费比去年上涨不少,从9.8万元涨到了15.8万元。学费上涨对报考有影响吗?“没有,说不定以后更高。”杨女士表示,现在工作和收入稳定,年薪在20万元左右,学费可以分批缴纳,在经济承受范围内,因此还不如早考更省钱。

缪先生在成都某财政部门工作,工作中接触到的人群学历普遍较高,因此他希望通过考取非全日制的MBA来提升自己学历,同时为今后的发展做铺垫。在今年备考的过程中,他发现非全日制MBA的学费有些偏高,对于工作刚几年的他来说有些负担。因此,在认真研究后,他决定转考MPA(公共管理硕士),“考试内容和MBA一样,录取分数线也差不多,但是学费要便宜很多。”缪先生说,原本他目标是报考川大MBA,现在改为电子科大非全日制MPA,学费6.9万元。

杜女士在2019年考上了四川大学的非全日制MBA。2015年大学毕业后她在上海从事金融工作,工作三年后想回成都,便有了考MBA是想法,“希望认识新的朋友,拓展人脉,找一些工作上的机会。”考上后,她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朋友是结识了不少,但并没有到达她心里预期的目的。“以我就读的经历来说,本来是为了商业价值去的,但是进去后发现,大家都是去找机会的。”杜女士说,周围并没有太多真正的高管人员在里面,因此,她觉得可能是学费便宜了,涌入了一些平时时间比较空余,又想读书的群体就读。这样一来,便就没有实现MBA本身实质的价值,调整学费,提高门槛,或许是一件好事。

花几十万值得吗?

是一种机会,但并非每个人都读出成绩

花几十万读MBA值得吗?“MBA是一种机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出成绩。”丢丢说,对于职场人群来说,面临的问题是30岁职业转向和35岁职场危机的问题,这个时候想去突破自己职业瓶颈和职场危机,回去读书是一种选择,但结果一定是因人而异的。对于32岁丢丢来说,考上MBA对她的职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方向。

丢丢目前是盐友MBA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本科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学院的她,曾在国外从事对外翻译工作多年。2018年,她回到国内时面临职业、人脉的断层,遇到了很多困难,一切都需要重新发展。“因此,我想通过MBA的平台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认识更多的人,寻找新的机会,”丢丢说。和其他在职考生不同的是,她选择了脱产全力备考,没有工作,在准备了7个月时间后,成功考上了2019年四川大学的非全日制MBA。

她算了一笔账,学费7.8万元,报培训班花了3万元,在校内租房7个月时间若工作的话每个月工资收入估算1万元,加上租房、生活费等各种费用至少成本有20万元,“因此,把MBA读出来,成为我最坚定的想法。”

考上川大后,丢丢修改了自己的求职简历,有了985、211高校MBA的背景,很快就有猎头找到她进了一家公司。由于公司总部在纽约,面对海外客户经常通宵夜班,在家办公,晚上上班,早上七八点下班后,睡几个小时,白天去上课蹭课,参加学校活动讲座,图书馆看书学习等,反正不会让自己闲着。

“把非全日制当成全日制在读。”丢丢把MBA整个年级的课表做成了一个表格,晚班,周末班,月集中上课或季度集中上课,如果自己有空就会去蹭课,MBA有活动需要分享嘉宾,志愿者等,她也会第一时间去报名。通过不断拓展人脉,她的微信好友从最初的1000人涨到了8000多人,在MBA平台上,她结识了合伙人,遇到投资人开始了创业。

丢丢回忆,当年自己备考那会儿,可能MBA没有那么火,网上能找到的信息少,自己踩了不少坑。当2019年考上后,她就把自己备考等各方面的经历写成文章发到网上。随着MBA的热度越来越热了,找到她咨询的同学越来越多。她萌生了做自媒体的想法,自费去学习了流量和运营,有了互联网思维后,马上开通各个自媒体平台的账号,学习写文章拍视频剪视频,成为一名管理类联考知识博主。几年下来积累了5万粉丝,形成了创业的第一批用户。此外,在就读MBA第四学期时,丢丢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学习如何将流量进行转化,这些都给她现在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三年沉淀在2021年底创业做起了管理类联考培训机构。

市场趋于稳定:

学费调整是一支杠杆,实现“过滤分层”

丢丢平日主要负责机构前端咨询工作,接触了大量的备考人员。她说选择考读MBA的群体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历、跨行转岗、升职加薪、拓展人脉、寻找新的机会,或者创业老板、企业中高管层在管理方面出现了瓶颈,需要进行系统的提升。

近两年,MBA项目越来越火,报考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今年,他们机构中仅备考川内高校的考生都有七八百人。丢丢表示,虽然报考人数增多,但各高校的招生名额并没有大幅增加,因此竞争很大。其中,在报考人群还新增了一批年轻力量。比如:2022年考上川大MBA的年龄最小23岁,最大51岁,也就是说本科毕业刚到3年就来考。

为什么呢?这个群体有一定经济基础,他们对自己的规划非常清楚或者学硕考不上,等三年转而去考MBA或MPA。这是一个趋势,随着考试分数不断拉高,相对于职场群体来说就需要付出更多。因此,在前端做咨询时,她觉得如果不合适会劝退,“读MBA一定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不是雪中送炭,可以把读MBA看成一笔投资,但对于在职场中当成救命稻草的要三思而后行。”

在郭郢看来,MBA中的学员是跨专业、行业、职能、年龄段,也是资源、知识、知产等社会资源的整合。通过MBA的平台可以改变职业发展的路径,可以学到商业前沿思潮,拓展知识思维,打开视野,提升综合能力。“这种效果由其培养模式决定,但也会因人而异。”

在MBA热潮的背后,相关的线上线下培训机构也在不断发展,并出现了头部效应。郭郢说,以品睿为例,属于川内管理类培训的头部,报名学员从最初2011年的160人左右,逐年增至去年川渝地区的3000余人。报考人群以民营企业、国企、金融系统等为主,其中有30%的同学来自金融系统,除了北上广等外,相比其他城市更高,这也反映出成都金融业的活跃。目前,市场已趋于稳定,但将来发展会与整体经济大环境紧密关联。“学费实则是一个杠杆,起到调节和过滤分层作用。”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张肇婷

图据受访者和网络

关键词: 市场火爆,MBA学费上涨最高涨10万→

责任编辑:ERM523

精彩推送

快播:市场火爆,MBA学费上涨!最高涨10万→ 热推荐:利益驱使下催生黑灰产业:山寨周边产品难有持久流量
速读:体育品牌为何卖起了咖啡 新消息丨男子寄鱼干到货只剩头尾,顺丰:正在调查
焦点消息!美国政府拨款15亿美元应对阿片类药物危机 要闻速递:世界杯倒计时,周边产品超紧俏!这些公司有望受益
天天快资讯丨原材料涨至50万元/吨,资本抢投这一新风口!连房企也要跨界入局 热讯:为何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易方达董事长詹余引公开回应
世界新动态:30亿元,“蛇吞象”再现!这家公司一口气进军两个领域 天天观点:省委教育工委联合调查组已赴山东艺术学院开展调查
环球新动态:红豆集团员工十一假期休4上10引发热议,官方回应:已修改 天天实时:9月中旬生猪价环比涨0.9% 年内第三批中央猪肉储备本周投放
世界百事通!工信部:上半年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完成产值6.2万亿元 引领带动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头条:多个特大城市全面放开落户
环球看热讯:就医更方便 远程医疗让“数据多跑路 患者少跑腿” 世界信息:北京首次针对土壤污染问题立法 突出源头治理强化全程管控
焦点热议:蜜雪冰城IPO:3年赚30亿 卖吸管一年就收入3亿 焦点关注:教育部:88%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入预收费监管
资讯: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天天热文: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耐高温水稻技术为丰收“上保险”
每日焦点!汽车业要做减碳先行者 全球快播:“老年病”为何找上年轻人?
世界速读:绿色被动房产业破茧欲出 环球新动态:激发城市群辐射动能
全球观察:精准招商助力产业集聚 世界视讯!化妆品小样虽小 监管不能少
全球观察: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生鲜俏不俏 “身份”很重要 【环球速看料】宁夏红山河:特色调料引爆味蕾
【全球新要闻】氢能商业化“前夜”:政策利好加持 投资热潮涌动 焦点速读:地图商业化:从免费到生态之争
热门看点:“观星热”撬动中国多元“星空经济” 焦点快播:车企反向跨界造手机 噱头还是风口?
头条焦点:一系列政策出台 化妆品行业加强监管 天天快播:经受多重考验 我国如何实现粮食稳产丰收?
环球今日讯!“电池刺客”袭击,新能源车主受困高价维修费 环球通讯!千亿槟榔产业,谁的蜜糖谁的砒霜
天天日报丨缺钱的兜底方将收获过半转让款,孙公司升级却“掏空”对赌标的 荣丰控股近8亿“豪购”到底为了谁? 每日消息!俄高官:永远不能发动核战争,核对抗没有赢家
天天新动态:三六零高溢价出售所持欧朋浏览器股份 战略聚焦“数字安全”业务 【环球聚看点】紧急停牌:因5000万美元债务未偿还,祥生接获开曼清盘呈请
【世界报资讯】第十届澳门旅博会揭幕 广邀客商促合作 今日观点!丰田宣布召回上万台进口雷克萨斯汽车
环球焦点!传奇IP与恺英网络商事纠纷案落幕 天天播报:中上协: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逾1万亿元
焦点讯息:北京试行存量房交易“连环单”业务并行办理 今日要闻!北京三批次土拍收官:总出让金达500.3亿元,热度稍有回暖,中海成最大赢家
焦点信息:是时候放开方向盘了吗? 快看:揭秘渠道医美:返佣达八成也能盈利,员工上岗前先交数万“变美费”
世界今日报丨今年上半年超八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现盈利 采矿业增速位列第一 视点!同比增长139.4%!前8个月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17万辆
天天速递!全国首个!“智能车”全域测试城市,来了! 每日快报!北京经信局:北京已退出近3000家一般制造企业,京津冀三地谋划氢能产业
环球实时:武汉召集十余家头部房企座谈 开发商建议降低二套房首付比 全球快播:未按约定披露基金信息,广晟创投及其总经理收到监管罚单
每日看点!中国石化的碳产业链公司来了!“十四五”末要上市、目标百亿市值 滚动:如何告别乐视,搬出“乐视大厦”?新旧的切割才开始
今日最新!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47.8亿斤 比上年增加28.7亿斤 聚焦:种植牙集采要来了!分AB两个单元分别竞价,对国产厂商影响几何?
每日热点:咖啡“上瘾”!企业跨界名单继续拉长:万亿赛道拥挤不堪 全球看点:三星户外显示屏涉嫌侵权遭美国ITC调查
天天速看:拜登决定:不再受限!中国稀土“整装待发”背后更有两大赛道抢着买单 焦点热讯:直播电商告别头部主播
世界播报:上海第三轮供地首日全部成功出让,揽金760亿 世界快资讯:2021年营收破百亿 “不差钱”的蜜雪冰城为何上市?
天天新消息丨“全额保”也难解决快递理赔痛点 当前视讯!舍得酒业拟9397.62万元购买关联方成都复地置业部分房产
【全球热闻】“男颜经济”浪潮起:超六成男性有护肤习惯,85后成医美消费主力,多个品牌获数轮融资 全球热议:被设计公司追债,七大房企拿出144套房抵债
全球要闻:14种当季新米将登陆盒区房 包括来自新疆沙漠地区的新米 天天看热讯:曹操出行与小马智行等战略合作 无人驾驶出租车年底在苏州落地运营
焦点要闻:深圳产业巨头TCL携手五星巴西征战卡塔尔 世界新消息丨拆除iPhone 14部分产线?富士康内部人士:对生产无太大影响 转产高端机型
当前时讯:多个小众品牌学起社群营销,“产品教育家”又成新玩法 快看:乘联会:9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95万辆 新能源预计58万辆
每日速看!万达集团与洛阳文旅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环球动态:利用虚拟面单骗取快递公司千万元,面单倒卖“黑产”如何形成?
每日快播:地产洗牌,“最牛开发商”半年净利润181亿,有房企毛利率低至1.4% 天天热文:报告显示:近十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4%
当前资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物流市场 速看:我国推进三大自主培育白羽肉鸡新品种产业化对接
热资讯!国家卫健委:规范孤独症筛查 为0~6岁儿童提供11次心理行为发育初筛服务 热点评!新能源锂电铜箔核心装备大直径阴极辊再填国内空白
全球聚焦:唐山打人案一审公开宣判,陈继志获刑24年 焦点播报:合杭高铁湖杭段开通运营 杭州西站同步建成投用
当前关注: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一审宣判 热点在线丨流调索要财务信息?北京疾控:请直接拨打反诈专线
世界速看:爆单!中国取暖器在欧洲为啥这么火? 环球关注: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业强化国际竞争力必然选择
当前动态:创新引领 标准先行|中国网红城市指数指标体系正式发布 【快播报】力生制药:叶酸片、氢氯噻嗪片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天天微资讯!北京三轮供地:建发33.8亿斩获丰台区南苑街道地块 全球看热讯:1.2亿元!A股再现“天价分手费”
当前观察:受贿6.46亿!孙力军被判死缓 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新视野】今天开始不允许接入证券系统的反采? 相关人士:未收到类似通知
世界速看:2022年VCSEL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亿美元 世界报道:苹果发布iOS 16.0.2更新,修复粘贴弹窗和相机抖动问题
全球热门:北京土地市场昨日成交10宗商品住宅用地 全球短讯!钢铁产业加快升级步伐
全球看热讯:生物经济:催化新业态 加速释放潜能 天天微头条丨养老反诈不妨多点“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