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三线动力电池厂商继续“夺食”,欣旺达拟斥资333亿扩产
二三线动力电池厂商的胃口不小
在新能源板块估值不断调整之际,有动力电池厂商却在加码扩产。
(相关资料图)
9月20日晚,欣旺达(300207.SZ)发布了一项投资总额达213亿元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扩产项目,达产后将形成50GWh的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总产能。
这意味着,欣旺达在五天内宣布投资扩产的总金额超过330亿元。五天前,欣旺达刚宣布在宜昌建设大型动力电池基地,规划建设30GWh动力电池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为120亿元。
今年以来,二三线电池厂商扩产并加速海外业务布局的动作频频,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会否因此逐步生变?
欣旺达再斥333亿扩产动力电池
根据公告,欣旺达其子公司欣旺达汽车电池拟与义乌市人民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将在当地投建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产品涵盖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电芯、模组、PACK及电池系统等。
根据规划,本次项目计划总投入约213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产能为30GWh,投资额约128亿元;二期投入约85亿元,产能规划为20GWh。协议约定,后续欣旺达汽车电池将与义乌市政府或其指定平台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其中欣旺达汽车电池出资4亿元,占比80%。
另外,宜昌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中,欣旺达主要通过子公司欣旺达汽车与东风集团、东风鸿泰开展合作,由三方共同投资设立的合资公司负责实施。该项目投资主要从事动力电池电芯、模组、PACK和电池系统,拟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约80亿元,规划产能20GWh;二期投资约40亿元,规划产能10GWh。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欣旺达已在珠海、宜昌、义乌、惠州、南昌、南京、枣庄、什邡等地规划建设了多个大型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规划产能已超200GWh。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最核心部件,是除了上游锂材料以外,目前产业链盈利状况相对较好的环节。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不断提升,8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50.1GWh,同比增长157.0%,环比增长6.0%。8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7.8GWh,同比增长121.0%,环比增长14.7%。
上半年,欣旺达实现营业收入217.18亿元,同比增长38.5%,实现归母净利润3.72亿元,同比下滑39.7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合计3.95Gwh,实现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631.92%。
报告期内,欣旺达电动汽车类电池实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导入的国内外大客户订单于今年上半年开始陆续批量交付。也要看到的是,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使得公司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扩产潮会或令全球格局重塑
一直以来,国内动力电池竞争格局界限分明,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首的一线厂商,以及以欣旺达、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为代表的二线电池厂商。尽管头部厂商的市场份额和产能规模优势较大,但伴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增长,整车厂商希望进一步完善自身供应链,进而积极引入第二、第三家供应商,以保障产能供应。
“我们认为,从全球动力电池装机角度来看,随着各平台车型逐步进入量产阶段,全球格局可能正在重塑,而今年国产电池厂商明显加快了业务出海的步伐,欧洲供应链布局中,国轩、亿纬、蜂巢的动作都很快。” 一位新能源汽车的一级供应商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从扩产步伐和融资规模来看,二线电池厂商抢占市场份额的决心不可谓不大,多家动力电池企业调高产能规划,中创新航规划“十四五”期间产能超过500GWh;蜂巢能源规划2025年达到600GWh,蜂巢能源近期还宣布将在欧洲建立第二座海外电池工厂;国轩高科2025年产能规划目标为300GWh。对于友商不断扩产,宁德时代曾公开表示,同行大举扩产不一定会加剧竞争,有创新材料体系、结构体系的产品,才值得竞争。
要看到的是,动力电池产能扩张的同时存在一定重复建设。上周(9月15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新能源汽车目前成了一个风口行业,吸引了大量技术、资本向这个行业汇拢、集聚,加之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转型升级方面的愿望,在部分省市、地方确实存在着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情况。
上述供应商人士指出,二三线厂商在扩产能的同时,要兼顾技术与效率。“原材料上涨国内电池企业盈利承压,近1~2年毛利波动在所难免。技术创新和机制革新有望‘烫平’盈利波动。如果仅从电池结构来看,行业发展态势是百家争鸣,比如电芯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叠片工艺和卷绕工艺两类,两类技术各有优劣,难分伯仲。”上述供应商人士说,“动力电池对车辆运行效果能够带来直接影响,车企必须掌握其核心技术。创新材料是一方面,基础材料研发和创新一直是我们相对薄弱的环节,没有材料科学的进步,就没有新能源电池科学的进步。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期,资本的热度和赚钱效应可能会让企业短暂忽视了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 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