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为论坛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5日讯(记者 佟明彪)9月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联合主办的“医工交叉院长论坛”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举办,论坛以“融合创新 携手共赢”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医工学科发展、临床医院跨学科实践、医工交叉融合发展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航)主任樊瑜波就医工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主题演讲。他指出,医工交叉是医学发展的动力和标志,是工程科学永恒的主题。围绕医工卓越人才培养,分享了在多学科贯通、医工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国际化培养等方面创新实践和成效。并就加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国家战略性平台建设,建立医工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补齐医工交叉短板等提出发展建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宋纯理就临床医院跨学科实践与思考做了主题演讲。他指出,医学科技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是推动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着重介绍了北医三院在构建开放式医学创新模式,搭建跨学科院企联合研发平台,多学科推动临床医学概念从0到1的概念验证的实践,以及医工结合领域的跨学科创新成果。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执行主任王广志关注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着重介绍了清华大学围绕医工科技创新全链条,在医工学科课程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医工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模式。
论坛上,中国医学创新联盟、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30余家医院和高校院所共同发起“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行动”,协助医院解决科技创新转化关键问题,推动提升医院科技创新转化能力,赋能医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就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行动做了视频报告,介绍了从临床需求出发的医工交叉融合发展新范式,重点强调中国医学创新联盟发起“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行动”,构建医疗机构成果转化可持续转化平台的重要意义。中国医学创新联盟秘书长张宁介绍了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行动背景、《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及指引》框架内容及工作进展,从临床需求、项目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医工结合、转化路径设计、转移转化等方面为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专业化指引。
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威高集团、中电科奥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嘉宾就医工交叉融合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分享了各自观点。
在圆桌讨论环节,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航)主任樊瑜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院办主任、创新转化中心主任姜雪,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宋涛,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工程保障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王卫东,威高集团执行总监雷志刚,推想医疗副总裁陈炳澍等嘉宾,围绕医工融合的热点、难题话题展开对话,从医工交叉资源要素结合、医工创新模态构建、医工卓越人才培养及职业发展、医工创新成果转化、医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及医工融合未来方向等角度,共同为医工交叉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