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8月15日,《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以下简称第1号修改单)正式实施。第1号修改单重点规定了月饼的包装层数从最多不超过4层减少为最多不超过3层、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月饼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月饼的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比例等,旨在推动月饼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不重“里子”重“面子”、不重质量重价格……近年来,作为承载了传统佳节文化内涵的节日特色美食,月饼逐渐偏离了其作为食品的本质属性,被赋予过多的礼品属性。第1号修改单的制定实施,正是出于遏制由此产生的过度包装、“天价”月饼等消费顽疾,推动月饼市场回归理性,合理引导消费行为,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盯住小小的月饼不放,绝不是小题大做。过度包装、“天价”月饼的出现,来自于好面子、讲排场、喜攀比等追求奢华的畸形市场需求和部分企业刻意炒作、推波助澜等多重因素,既不符合绿色简约环保的消费要求,也在无形中散播和助长了奢靡之风等不良社会风气。
遏制过度包装和“天价”月饼,关键在于综合施策、同步发力。从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到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第1号修改单;从今年4月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14家行业协会共同发出“反对商品过度包装 践行简约适度理念”的倡议,到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近年来,有关部门针对过度包装、“天价”月饼等问题,持续加大治理力度,推动月饼消费回归理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和“食金之风”的形成类似,过度包装和“天价”商品问题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其治理也不能指望着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从规范企业生产、加强市场监管、引导消费行为等多方面着手。
众所周知,过度包装和“天价”之间,有着“相辅相成”关系——企业要将普通的月饼卖出“天价”,必然要追求看上去有排面的包装,而“天价”月饼则需要过度包装来支撑其不合理高价的“面子”。第1号修改单和《公告》的发布实施,就重在一手抓过度包装,一手抓“天价”月饼治理,可以实现同步治理、同步见效。
标准的修改,并不是要限制行业的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和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月饼和粽子等食品回归其食品属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宣贯实施,及时开展培训活动,推动企业提高认识、履行责任、用标达标,做到员工知标准、生产用标准、产品合标准。同时,要以标准宣贯为契机,加强对消费市场的教育引导,让消费需求返朴归真、让消费行为回归理性、让绿色消费成为主流,形成健康绿色消费新风尚,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遏制“天价”月饼,倡导清朗中秋,需要真正将第1号修改单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对线上线下市场过度包装、“天价”月饼、搭售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测和查处,形成全面监测、从严查处、联合惩戒、及时曝光、有效震慑的监管态势,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绿色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倾听企业心声,回应企业诉求,解决企业发展堵点难点痛点,创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月饼企业“轻装上阵”,激发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的活力。
遏制“天价”月饼,倡导清朗中秋,需要月饼生产企业始终把责任挺在前面。月饼生产企业要不折不扣落实第1号修改单和《公告》等要求,在严格兑现质量安全承诺的同时,将研发、生产、广告等市场营销的重点,放在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改进生产工艺、优化产品供给上,时刻思考谋划如何以更多优质优价的月饼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真正让月饼价格回归。
关键词: 优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