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因出产的纯牛奶涉“丙二醇”质量问题,麦趣尔(002719.SZ)近期也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关资料图)
7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报称,经初步调查分析,麦趣尔纯牛奶中检出丙二醇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香精所致。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对麦趣尔相关违法行为立案调查。
7月4日,麦趣尔再度发布公告称,公司深表自责,诚恳向广大消费者道歉。
此前,针对两批次纯牛奶被曝出抽检不合格,麦趣尔在6月30日深夜发布公告称,对所涉4月21日、5月7日公司生产的两批次纯牛奶产品,已进行下架、封存,并积极受理消费者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麦趣尔的公告,当地监管部门已进驻麦趣尔,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开展了全面的抽样检测工作。
目前,麦趣尔已停止纯牛奶生产,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产品;对已购买不合格纯牛奶的消费者,承诺无条件退货、退款。
近年来,麦趣尔因网络营销火起,“好喝”成为麦趣尔牛奶的标签,麦趣尔业绩也因此摆脱亏损状态。2021年,公司营收为11.46亿元,同比增长30.93%;净利润为1845.75万元,同比下降65.01%。据悉,麦趣尔纯牛奶业务约占其总营收的一半,麦趣尔预计此事项将影响公司阶段性经营业绩。
资本市场上,麦趣尔7月4日盘初一度跳水触及跌停,7月5日,麦趣尔报收7.2元/股。而此前麦趣尔还曾因利润亏损一度被冠上*ST的“帽子”。
下架牛奶产品停止纯牛奶生产
7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报称,经初步调查分析,麦趣尔纯牛奶中检出丙二醇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香精所致。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对麦趣尔相关违法行为立案调查。
同日,麦趣尔官方微信发布《关于“麦趣尔纯牛奶不合格”情况核查进展的沟通函》,该公司表示,不合格产品系在纯牛奶和调制奶两种品类生产切换过程中未能有效清洗产品罐线的残留调制奶,导致调制奶中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含丙二醇成分)混入纯牛奶。
7月4日,麦趣尔发布公告再度致歉称,将积极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调查处理,不拒绝、不逃避,主动承担企业责任。目前公司已停止纯牛奶生产,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产品,并承诺对已购买不合格纯牛奶的消费者,无条件退货、退款。
同日,长江商报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麦趣尔”时,只能找到麦趣尔品牌的奶啤、大列巴等产品,已不见牛奶产品的任何踪迹。
公开资料显示,丙二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在化妆品、牙膏、香皂、染发剂中,也用作防冻剂,还用于玻璃纸、增塑剂和制药工业,长期过量食用丙二醇可能引起肾脏障碍。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丙二醇是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是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和食品用香精中允许使用的溶剂。但国家明确规定丙二醇不得在纯牛奶中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丙二醇事件曝光后,麦趣尔提醒投资者称,公司纯牛奶业务占整体营业收入约50%,预计此事项在整改期间将对纯牛奶业务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公司阶段性经营业绩。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受“香精奶”风波影响,7月4日,麦趣尔股价下跌,开盘3分钟股价下降幅度超过7%。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在三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可能触及其他风险警示。
为进一步了解麦趣尔对涉事产品的处理以及后续整改情况,长江商报记者多次尝试拨打麦趣尔的企业电话,但截至发稿前,其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实控人家族深陷资金泥潭
事实上,麦趣尔这个品牌最初的产品,其实是烘焙系列食品,并非牛奶。
据悉,麦趣尔的创始人为李玉瑚,1938年出生于山东,由于家庭经济困难,24岁就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计。由于缺乏路费,李玉瑚一路乞讨才到达目的地,之后一度以帮助新疆当地农民务农维生。
1989年,李玉瑚筹集5000元创办了一个生产食品的小工坊,靠着两间平房、一台旧烤炉、五名工人,生产饼干等简单的糕点。
彼时,新疆的食品工业几乎为零。靠着过硬的质量,突出的品牌意识,麦趣尔在这个蓝海市场迅速崛起。2002年,麦趣尔又将业务拓展至乳制品,形成烘焙产品+乳制品双主业模式。
2014年1月28日,麦趣尔登陆资本市场。按照上市当日收盘市值33.49亿元计算,合计持股54.58%的李玉瑚家族身家超18亿元。从此,李玉瑚家族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亿万富翁家族。截至2021年年末,麦趣尔的实控人仍为李玉瑚家族——合计持有公司43.85%股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麦趣尔登陆资本市场后,李玉瑚将接力棒交给三个儿子,李勇、李猛与李刚。在“勇刚猛”三兄弟运作下,很快出现了问题。
二代接班的李氏三兄弟,上市之初就开始资本运作,其中最知名的一笔,便是2015年收购浙江新美心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将业务范围外拓至浙江。
但并购带来的增长并没能持续,三兄弟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改善不大,甚至还因为一些投资项目,陷入到纠纷之中。
相关投资事宜甚至影响到了控股股东的流动性。
根据麦趣尔2021年报,公司控股股东、李氏家族的主要持股平台麦趣尔集团,通过股票质押融资5.5亿元,主要用于“补充流动、偿还债务”。
与此同时,麦趣尔实控人家族早已深陷资金困境。企查查显示,麦趣尔集团是被执行人和失信被执行人,涉及司法案件25宗。作为“老赖”,麦趣尔集团今年5次被限制高消费,其法定代表人李玉瑚也被限制高消费。甚至,麦趣尔集团还欠着国家税务总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143.74万元税款。
错失奶源投资潮盈利能力不济
事实上,上市后麦趣尔的高光只维持了1年。2015年,麦趣尔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61.23%;归母净利润7124.98万元,同比增长71.96%。此后,公司营业收入连年增加,但盈利能力却每况愈下。2016年、201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降至2811.24万元、1883.55万元。
到2018年、2019年,麦趣尔连续亏损2年,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和-6946.49万元,其证券简称一度从麦趣尔变成了*ST麦趣。
直到2020年,麦趣尔将发展重心重新放回乳制品业务,最终实现净利润611万,但这样的扭亏并不能持续,2021年业绩再度下滑,在营收高达11.46亿元的背景下仅盈利1845.75万元,同比骤降65.01%;甚至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仅385.37万元,同比再降27.62%。
对于近几年增收不增利的原因,麦趣尔每年都能找到“托辞”,但在外界看来,无论公司盈利能力不济还是此番深陷丙二醇风波,都与公司经营决策脱不了干系,尤其是自建牧场迟迟未能建成、奶源自给率低,以及不够理智的并购发展路径。
早在2002年就开始进军乳制品行业的麦趣尔,一直以来奶源自给率极低。到公司IPO时,终于准备自建牧场,提高自给率。
据彼时的招股书,公司拟使用募资6205万元用于“2000头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且该项目自2012年开始建设,截至2014年底已完成27.96%,预计2016年7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然而,到2016年底,该项目完成进度仅30.94%,预计达产时间延长至2019年12月31日。三年之后又两年,直到2021年12月,该项目才完工。
对比来看,以同在新疆的乳企天润乳业为例,其近年来持续扩大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规模,通过现代化的养殖保障奶源供应。截至2021年末,天润乳业共拥有18个规模化养殖牧场,牛只存栏3.54万头,全年生产优质鲜奶16.44万吨,奶源自给率约67%。
尽管麦趣尔最终建成牧场项目,但已然错过国内乳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此前在业绩说明会上,公司高管坦言,“公司目前奶牛存栏5200头,青年牛较多,约15%泌乳牛,现每天产奶30余吨。而如果达到日产鲜奶400吨的目标,需要全群25000头左右。公司奶牛养殖尚处于初级阶段,牛群结构也在逐步调整过程中,因此奶源自给率还比较低。”
关键词: 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