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日前印发实施《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全面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在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局局长叶华东透露,市政府每年安排3亿元左右的资金,3年约9亿元,确保《行动方案》不打折扣落地见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庆、方晴
68家国家级“小巨人”一季度营收同比增20.12%
“专精特新”指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截至目前,广州市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859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省的26%(全省260家)、全国的1.4%(全国4762家)。
叶华东透露,这6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逆势大幅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20.12%,远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7.9%的增速。2021年,这一批企业户均纳税额逾1300万元;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13家,占比达20%。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6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2家都在黄埔区,接近一半。黄埔区政府一级调研员杨家伟介绍,去年10月,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目前已形成“一个示范区、两大园区、四大梯队”的发展格局,建成京广协同创新中心、钧恒广场两大专精特新产业园,累计培育市级“两高四新”企业65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12家(占全市四分之三)。禾信仪器、方邦电子、一品红药业、洁特生物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增资扩产,新增产值将达126.2亿元;明珞装备、天赐高新材料、麦普数码科技等一大批中小企业正在办成许多“大事”。
专精特新企业现有有效发明专利1.1万件
“在工作目标上‘巧育苗’,在重点任务上‘强滴灌’,在培育措施上‘精施肥’。”叶华东表示,接下来的3年,广州工信部门将专注于提升企业数量和质量,推动实施“5125”工程——到2024年,累计培育5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50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蓝伟宁介绍,广州专精特新企业现有有效发明专利1.1万件,约占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的12%,为创新创业和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而专精特新企业正在审批中的发明专利数量更是达1.8万件,是目前有效发明专利量的1.64倍。
“可以说,此次《行动方案》的实施,将助推解决广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关键问题,有效扩大全市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规模。”叶华东说。
对新认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奖励100万元
“政策最重要的在于落地,如何将‘千条万条’变‘金条’,我们将着手‘四个到位’,每年安排3亿元左右的资金,3年约9亿元,确保《行动方案》不打折扣落地见效。”叶华东表示,瞄准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和个性诉求,市政府会在资金支持、园区建设、技术改造、用地用房、交通出行等七个领域给予支持。
“《行动方案》提出的系列措施,可以说是覆盖到企业需求的方方面面,有利于中小企业在自己的领域深耕和沉淀,从而更有信心做好创新。”广州仕天材料公司董事长文江河在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需求是技术创新需求,核心是人才与资金。
市工信部门采取“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参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竞选,对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并且,一次性奖励资金实行“免申即享”,企业一旦获得认定,无需另行申报,资金直接拨付到位。
对企业上市费用的50%给予直接补助
市工信部门将联合银行、担保公司、服务机构,“按比例补助”支持企业,对企业上市费用的50%、数字化转型费用的30%给予直接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补助300万元,并给予贷款利息、担保费、技改资金配套等补助。获得省技改资金补助的专精特新企业,市财政将最高补助500万元。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华而实透露,广州正通过多种方式降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用地成本。工业用地可以采用先租赁后出让和弹性年期出让方式供应,出让年限根据产业类型、企业意愿及发展计划等情况确定,土地出让金则根据出让年限确定。考虑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特点,广州正积极组织小面积工业用地的供应。今年工业用地供应计划中,有31宗用地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下,主要分布在白云、黄埔、南沙等区。
“解决企业在广州的用地问题,其实也是解决企业的人才问题。”广东芬尼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宗毅告诉记者,尽管企业在外地可能更容易拿到土地,但很难招揽到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端人才。随着广州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他相信这里将发掘和孕育出更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