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人亲测,“0糖”“0卡”并非想象中那么健康

2022-04-10 08:02:13 来源: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cnBeta

“0糖”“0卡”的健康寓意,再次受到了挑战。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Medicine),近日刊发的一项有超10万人参与的队列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尤其是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俗称:安赛蜜),与总体癌症风险增加正相关。

而这些物质作为“代糖”,是“0糖”“0卡”饮料、早餐麦片、酸奶、冰激凌等食品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根据研究报告,参与者中消费代糖较多的,一般是年轻的女性、吸烟者、身体活动较少、受教育程度高且更可能患有糖尿病。在她们的食谱中,除了不加糖的非酒精饮料,钠、总糖、乳制品、含糖食品和饮料的总量,也高于水果、蔬菜等。

缺乏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支持,“0糖”“0卡”饮料、食物不仅达不到减肥的目的,甚至有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就在几天前,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以657亿美元身家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也是中国首富,为此还有人调侃“大自然的搬运工”竟然这么赚钱!

事实上,钟睒睒已经苦“年轻人不爱喝水”久矣。2021年农夫山泉股价跌去了15%以上,包装水的收入也在连年下滑。

“0糖”“0卡”“0脂肪”气泡饮料、零食的强势崛起,已经扭转了中国食品市场的方向。

中国无糖“气泡水”的发迹,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可口可乐推出零度可乐。这款产品在8年后(2013年),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收入开始走低之际,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可谓是嗅到了市场先机。

中科院2021年11月份发布的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无糖饮料(剔除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只有16.6亿元,到2020年,这个数字增至117.8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76亿元规模。

2014年至2019年间,中国无糖饮料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其中无糖气泡水年复合增长率更是接近50%,总量上也占据了百亿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其背后,食品安全问题讨论淡出大众视野,新一代消费主力军已经重新将“0糖”“0卡”与健康画起等号。

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上海Z世代消费者饮料偏好报告》,95后、00后人群80%以上奉行“低糖主义”已被饮料希望的含糖量普遍在五分以下,超过40%认为无糖最好。年轻人“抗糖”“减糖”,甜味儿却不愿意少,一点儿也没有放弃“寻求味蕾刺激”。

要求饮料既要好喝,又要低糖,无糖饮料、食品似乎是不二之选。

然而“无糖”,只是无蔗糖或蔗糖添加比例在一定标准之下。无糖饮料的甜味则是靠食品添加剂来实现的。关于人工甜味剂是否健康问题,一直争议不断。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有相关研究,并逐渐淘汰了部分产品。

更多研究,又将怎样刷新人们对健康饮料、食品的认知?

另一个的“甜蜜陷阱”?

这项由NutriNet-Santé发起,从2009年5月开始招募受试者,截至2021年1月,共有102865名法国成年人参与,其中78.5%为女性。研究将参与者分成了三组:人造甜味剂的非消费者、较低消费者和较高消费者。

研究将所有从纳入研究到2021年1月22日之间诊断的首次原发性癌症(基底细胞癌除外)视为病例。

结果发现,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7.7年)出现了3358 例新发癌症病例,其中982例乳腺癌、403例前列腺癌和2023例肥胖相关癌症,诊断时的平均年龄是 59.5 ± 12.2 岁。

研究者认为,人造甜味剂与总体癌症风险呈正相关,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的癌症风险更高。具体而言阿斯巴甜的摄入与乳腺癌和肥胖相关癌症的增加有关。

报告还援引Schernhammer等人的研究成果——他们在食用人造甜味剂和含糖苏打水,以及男女患淋巴瘤、白血病风险的研究中发现,甜味剂可能导致男性受试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增加。

更多对代糖饮料(ASB)体内体外研究显示:阿斯巴甜可能与淋巴瘤和白血病以及肝细胞癌和肺泡/细支气管癌等较高风险相关;安赛蜜和糖精更容易引起DNA损害;三氯蔗糖会增加小鼠患恶性肿瘤和造血系统肿瘤的风险;人造甜味剂还可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群,造成葡萄糖不耐受等问题,进而致癌。

综上,在前述超10万人参与的大规模队列研究中,研究者给出的结论是:人造甜味剂并不是食品或饮料中糖的安全替代品。根据报告,欧洲食品安全局正在重新评估甜味剂用于食品中的安全性问题,这一发现无疑为他们,以及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工作提供了依据。

即便对这些可能的风险都不在意,对消费者最大的诉求——减肥和控制体重,人工甜味剂很可能也没有多大用处。

今年1月份Nature在线刊登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指出:尽管代糖饮料卡路里含量低而且不含糖,但是饮用量还是会与体重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也就是饮用量越多,相关问题出现的风险越高。

代糖饮料对那些有血糖问题,需要避免发生龋齿的人群,也许确是有其益处的,但是对于减重,避免心血管问题,似乎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

且不说,代糖并非都没有热量——阿斯巴甜的热量与蔗糖相仿,已有研究也显示,代糖饮料与体重增加、心脏健康问题可能存在生物学上的关联机制。

比如:人造甜味剂可能会让食物的口味更好;代糖饮料可能刺激神经反应,刺激神经肠道激素释放,消化的过程也可能调节食欲,进而导致体重不同的变化。其中,与蔗糖相比,摄入糖精不但不会减重,还可能适度增加体重,摄入阿斯巴甜或甜叶菊对体重则没有影响。

糖能够带给人们幸福感,但也是“甜蜜陷阱”。在过去40年里,因为过量食用含糖饮料和食品,而产生的肥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慢性疾病等问题,已经成了21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全球基于人群的研究汇总估计显示,从1975年到2016年,全球儿童肥胖症患病率从1%增长到了6%到7%;男性从3%增长到了11%以上,女性肥胖症患病率更是从6%涨到了15%。

减糖已经成了全球行动。

WHO(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每日摄入糖的量限制在每日摄入能量的10%以下,鼓励控制在5%以下。

在中国,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人均每日添加糖量(主要是蔗糖)摄入量30g,其中儿童、青少年,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3~17岁常喝饮料的,仅从饮料中摄入能量就超过了总能量的5%。按照倡议,成年人每天的摄入量要控制在25g以内,同时增加水果、蔬菜摄入。

相比蔗糖,代糖的甜度比蔗糖更高。前述法国研究报告显示,比如常见的“安赛蜜”的甜度是蔗糖的100倍以上;阿斯巴甜,甜度高出蔗糖200倍;三氯蔗糖的甜度更是蔗糖的600倍。 而且很多代糖是不含卡路里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量使用代糖,也在将人类引向另一个陷阱。

“自然”甜味剂更好吗?

人工甜味剂的争议由来已久。

人类最早合成的人工甜味剂是糖精,是一种用化学方法从甲苯溶剂中提取的物质,而甲苯是来自于石油、汽油等。这种早在19世纪就研发出来的人工甜味剂,作为蔗糖的替代品,到20世纪50年代曾经非常受瘦身者欢迎。

上世纪70年代,已经有研究者通过实验室研究发现,当时常用,也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合成甜味剂“糖精”与大鼠的膀胱癌有关。

中国食品工业专家曾翻译过美国《食品工程》杂志的一篇报道,其中提到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研究发现:代替糖添加到饮料、食品中的甜味剂,主要是糖精和环已基氨基磺酸钠,大量使用可增加60%膀胱癌的风险。而这里的大量使用,可能只是每天喝2瓶以上,含有这种甜味剂的227g装的饮料。

争议之下,加拿大还曾对该物质下达过禁令。美国也要求生产者在包装上印刷相关提醒。

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因为来自不可食用的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者在保存、烹饪的过程中,出现的化学变化,被认为是其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比如甜蜜素(化学名环己基氨基磺酸钙,经过水解后就会声称有致癌危险的环己胺。1986年已经被美国叫停,宣布“禁止直接加入或用于食品”。

而纯粹基于生物技术生产出来的阿斯巴甜,进入人体后会分解成多种物质,其中包括苯丙氨酸,这种物质虽然是人大脑中必需的物质,但是摄入过量会非常危险。患有苯丙酮尿症的人不能分解这种物质,就会导致其超标,出现身体发育缓慢,大脑和神经系统受损等问题。对这种物质敏感的人也容易出现头疼、颈部麻痹、恶心等症状。

所以直到今天,含有阿斯巴甜的产品,都会在成本表上提示产品中含有苯丙酮酸。

甜味剂不止出现在饮料中,为了改善口味,它们添加在各种食物中。前述法国研究报告中也提到,仅阿斯巴甜就存在于全球6000多种加工食物中。餐桌上常见的蛋糕、麦片、酱汁、酸奶等,很多也都有甜味剂。这也增加了甜味剂影响健康的风险。

后来的流行病学研究没有证明糖精摄入会增加人体膀胱癌发病率,不过仍有研究证明其可引发皮肤瘙痒症等问题。

近年来,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甜叶菊等来自自然界的甜味剂正在快速崛起。

其中表现最亮眼,当属赤藓糖醇。2021年9月,首届中国饮品健康消费论坛发布的《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2021)》显示,赤藓糖醇在中国的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是增长最快的甜味剂,其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4%。同期阿巴斯甜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15年的22%,降到了2019年的不足9%。

在中国元气森林、农夫山泉,跨国巨头可口可乐等都在使用,因为国内原料企业产能释放问题,还曾出现过供不应求的情况。

这些来自“自然”的甜味剂,更健康吗?

最早“翻车”的“自然”代糖,应该是木糖醇了。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儿科医生及教授米里亚姆·佛斯曾经花了7年时间,对6000个受试者进行观察,最终发现,这种从木材中提取出来的代糖也会使三酰甘油值升高,使“好胆固醇”减少300%。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蔗糖衍生物三氯蔗糖,也曾有体外实验表明其有增加小鼠患恶性肿瘤和造血系统肿瘤的风险。也有研究认为,这种物质会干预肠内细菌和消化酶,导致肠炎。

赤藓糖醇是一种糖醇,可以从海藻、苔藓里提取,也可以化学合成,其甜度只有蔗糖的70%到80%,热量是蔗糖的0.64%,可以在饮料、乳制品,以及糖果、巧克力等食品中广泛应用。从全球报告的情况看,过敏反应较为常见。

根据日本研究者报道,这种代糖1990年就在日本获准用于食品,如今每年都有差不多1.25亿人,吃掉50亿份以上的含有赤藓糖醇的甜食。

他们也早已发现赤藓糖醇引发过敏的问题。尽管诱发过敏的机制尚不清晰,但是已有数据显示,其在日本诱发过敏的概率低于1人/100万人口。

欧洲在2021年5月首次报告了赤藓糖醇引发过敏病例。根据报告,患者是一名61岁的女性,2014年2月曾经在吃冰淇淋等甜品后出现过敏反应,主要症状包括皮肤反应伴全身红斑、口周和舌部水肿、躯干和上肢荨麻疹等。

5年后,这名患者在吃无乳糖巧克力冰激凌时,再次出现过敏反应、皮肤潮红、荨麻疹、呼吸窘迫、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经流行病学调查,赤藓糖醇为过敏原。

此外,韩国、墨西哥等国也都报告过赤藓糖醇过敏的病例,表现为气喘、咳嗽、皮疹、眼睑水肿等,经过治疗可缓解。

另据Nature发布的一篇关于赤藓糖醇肠道耐受情况的研究报道显示,相比蔗糖,如果以液体形式摄入20克到35克赤藓糖醇耐受良好,没有症状,如果摄入量达到50克,就会有腹泻、恶心等情况。

而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也曾于2003年提示,低龄消费者过量摄取赤藓糖醇有导致腹泻的风险。2015年,该委员会再次公布指导意见,认为按照1.6%添加至饮料中不会产生腹泻风险,其公布的添加到低能或无添加糖调味饮料中的限量是16000mg/kg。

这也意味着,并没有绝对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也没有那么多“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儿。真正的养生,还是要从“管住嘴、迈开腿”开始。

参考文献:

1、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plos medicine

2、The role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 the global epidemics of obesity

and chronic diseases,nature

3、“糖界贵族”赤藓糖醇的标准法规现状研究,曹佳彦等

4、“色香味”的陷阱,重庆大学出版社

5、《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

6、Gastrointestinal tolerance of erythritol and xylitol ingested in a liquid,nature

7、The First Register in Europe of Allergic Urticaria and Anaphylaxis Caused by Erythritol Case Report,Medicina Clínica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

我国各地抢抓农时 春耕生产有序展开 旅游唤醒工业遗产 多个城市将工业遗产活化利用
张庭夫妇TST庭秘密被认定为传销,三年半营收近百亿 担保债务违约已逾半月,兰州城投回复:目前政府仍在积极筹措
楼盘停工贷款却没停怎么办?恒大:正协商复工 影响上亿会员!腾讯视频宣布:涨价
10万人亲测,“0糖”“0卡”并非想象中那么健康 耐克阿迪“跌倒”,安踏李宁能否“领跑”?
筑牢市场诚信基石 一季度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5亿元
抢卸农资保春耕 吉林新登记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云南超七成烂尾楼已盘活——“烂尾楼”如何新生 历史新高!同比接近翻倍,43家公司“自家人”主动锁仓,对自己有信心,机构正在加仓
旅游唤醒工业遗产 多个城市将工业遗产活化利用 耐克阿迪“跌倒”,安踏李宁能否“领跑”?
股市大幅震荡,FOF表现如何? 家乐福旗舰店停业,超市大卖场面临“生死时刻”
TST庭秘密91亿营收为什么仅1900万利润? 三人行靠什么撑起百元股价?
4月9日,腾讯视频宣布将于4月20日零点…… 美媒:美团派约1000名工人前往上海增援
国家大剧院取消近期部分演出 诈骗团伙利用境外婚恋网站诈骗 招聘要求“英语四六级”
报告:预计5月旅游客流将达上半年最高值 团购套餐冷鲜肉成了午餐肉?清美回应来了
德媒:沃尔玛在美高薪招募卡车司机 被骗2000万!“地板大王”家昔日内斗更魔幻
理想:“奶爸神车”的故事能讲多远? 在沪央企与河南兄弟并肩奋战60小时,8个负压气膜方舱建成
卡车司机受疫情伤害最大,他们还好吗? 原媒体人刘虎披露亿万富翁何昌秋丑闻被诉诽谤,重庆两级法院驳回起诉
湖南醉有味回应HR称喜欢双休的没事业心:涉事员工已调岗 0人参保不实 天猫超市已增派上海500名配送员 并在部分小区开展团购模式试点
5家猪企3月销量环比均实现增长,同比仅正邦科技下降 安徽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5倍 二手新能源车受欢迎
国际空间站双飞10日游,“全私人”太空旅行团成行 集采提速扩面下,电生理“蓝海”市场“不平静”?
互联网人聚居小区的抗疫故事:腾讯字节唯品会员工携手抗疫,保障物资运送 国际足联基金帮扶欠薪球员 三名中国足协注册球员获资助
莫德纳从欧洲召回76.49万剂新冠疫苗,因在一瓶中发现污染物 饿了么:“全能超市”服务范围已开始覆盖浦西多个小区
上海:阳性感染者中药使用率保持在98%以上 美国莫德纳公司从欧洲召回超76万剂新冠疫苗
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上海将进行三区阶梯式管理 五部门发文要求新能源车企保障数据安全,分类管理个人信息等或有挑战
张兰“局外人”式直播,救得了汪小菲和麻六记吗? 保持运转的浦东国际机场,一个“战斗堡垒”的坚守
广州天河城:因疫情防控要求,采取“暂时封闭,不进不出”的临时管控措施 河南首富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收监管函!财富1750亿,养22头猪起家
高管轮番离职,飞天诚信的数字货币概念成色几何? 年轻人不愿进工厂 广东制造业用工缺口大!如何破局?
清美公司回应将礼包中冷鲜肉替换为午餐肉:因小区内配送时间过长,冷鲜肉不允许断冷链配送 马斯克称因锂价疯涨,特斯拉可能“不得不”进入锂矿开采业务
乱停放阻碍盲道 共享单车管理烦恼如何解决? 京东CEO徐雷:京东抗疫救灾 从来不惜力不算账
五部门:新能源车数据须防网络攻击、入侵行为 年内第四批中央储备肉收储要来 本周猪价拉升
因疫情推迟还房贷可行吗?如何防止弄虚作假 上海多家连锁商超电商门店仓库陆续复工:一批骑手和拣货员正返岗,新增“外援”已在路上
美媒:中国“睡眠经济”有望超一万亿元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垦造水田
京东徐雷:开足马力尽最大努力服务上海保供应 全国最大在线问答社区知乎要登陆港交所!3年亏了近30亿
个人碳账户要叫好又叫座 隔离点里做项目、录课件 投行人应对疫情考验 全力保障业务不停服务不断
检验检测市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17个涉假典型案例曝光! 飘飘汉服舞花间
涉疫医疗垃圾都去哪了 “清朗·2022年算法综合治理”开展,算法综合治理剑指“大数据杀熟”
违法取水须治理 外卖封签应成“标配”
中央网信办等开展专项行动整治算法滥用乱象 预制菜团体标准将出炉 行业规范仍待时日
无糖消费带动上游扩容 产能提升成角力关键 企业直播的获客逻辑
儿童零食“甜头”显现 各路资本加速入局 运营商5G投资降比重 产业数字化成重心
“孤勇者”心动:TapTap能否逆势翻盘? 中国游戏海外“淘金”
三部门发文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 光伏玻璃扩张隐忧:全部产线投产或致产能过剩
琢石资本创始合伙人郑翔予:新消费“流量红利是单利,品牌忠诚度才是复利” 江阴邮政局:暂停江苏申通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营业
绿茶集团再度递表港交所 知乎通过港交所聆讯拟二次上市,去年净亏损超7亿
琢石资本创始合伙人郑翔予:消费投资退潮之后,才能看见踏实做产品的企业 前任辞职10个月后,中原证券公开“海选”新总裁!谁能挑战?
首批超8万件母婴物资抵沪 同时增援2000多位京东快递小哥保障服务 豫能控股:拟37.62亿元投建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中梁控股前3月合约销售额约216亿元 同比下降55% 白云机场:2021年度净亏损4.06亿元
领克汽车宣布涨价 旗下新能源产品上调2000元-4000元 保利发展前三个月销售906亿元,获准注册50亿元住房租赁票据
王一博代言的太平鸟因虚假宣传被罚 一年广告费花掉5.26亿 全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揭晓! 美的、海尔、京东方等工厂榜上有名
西门子与法国量子公司合作,推进量子计算多物理场模拟应用 红狮集团拟“借新还旧”:有息负债余额超200亿元
武汉开展食品安全领域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八类食品领域违法行为 家具等耐用品近20%不合格!这7家两次“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