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墓园推出各类云端祭扫、代祭扫等业务,这也促使殡葬产业加速互联网数字化发展。
又到一年清明时节,风清景明、万物生长,也是人们缅怀先人的日子。
当疫情锁住了出行的双脚,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服务成为清明祭扫服务的“刚需”,于是各墓园推出各类云端祭扫、代祭扫等业务,这也促使殡葬产业加速互联网数字化发展。
与其同时,随着市场需求增多,一些二手网站也出现私人代祭扫的有偿服务。这类商家除了提供常规的扫墓、行礼,还称提供“代号啕大哭”、“代聊天”等变味的服务,不仅随口要价,且实际执行难以保证。
代祭扫订单大增
“这轮疫情发生以来,由于人员不够,代祭扫的订单数量也比较多,除了没有隔离的客服员工,墓园其他员工甚至管理层都加入了。由于祭扫一家大概需要10-15分钟左右,最忙碌的时候,有33组、总计超过60名员工同时处理代祭扫业务。”上海福寿园总经理助理孙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据孙毅介绍,上海福寿园是在2007年左右开设代祭扫业务。当时主要是为了方便长期在海外的客人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帮他们代为祭扫。平常代祭扫业务由客服人员负责,但遇到疫情订单量猛增,公司员工、管理层经过培训,也加入到代祭扫业务中。2020年清明节期间(3月中旬到4月初)上海青浦福寿园的代祭扫订单量达到2800单,而在2021年则回落到300余单。
“今年3月中旬以来上海青浦福寿园以来已接到2000余单代祭扫,截至4月3日已经完成了1200多单。其余700多单将在墓园开放后完成。目前订单数还在不断增长。”孙毅说。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除了上海福寿园,在江苏苏州、重庆、陕西西安、贵州遵义、广东顺德等全国各个地区的公墓,均已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代祭扫预约业务。苏州胥口香山山陵文化的代客祭扫页面显示,目前总预订人数达1165人。在价格方面,该墓园开设了4个套餐,从88元到300多元不等。
各个公墓代客祭扫套餐大致分为净扫、敬供、祭祀三个环节,根据各环节的繁简程度,制定了相应价格。例如青浦福寿园35元套餐包含菊花5枝、一名礼仪人员三鞠躬、完成照片一张。而188元套餐增加了擦拭墓碑、中束鲜花、点香烛、整碑拍摄等。288元则是大束鲜花。苏州一家墓园680元套餐还包括播放祈福音乐、装饰绢花、摆放多份水果糕点、诵读祭文等等。
互联网数字化是趋势
也正因正疫情的影响,使得殡葬产业加速了互联网发展。
民政部近日表示,对中高风险地区暂缓开放殡葬服务机构祭扫服务,但要想方设法开辟网上祭扫、代客祭扫等渠道,满足群众祭扫需求;对低风险地区或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采取预约分流、分时段祭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法,满足群众正常的祭扫需求。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部分墓园推出的在线纪念、远程告别、代客执行等创新举措解决了因疫隔离造成的空间障碍。比如近期,福寿园国际集团旗下上海福寿云生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数智陵园·慧心谷”项目。这是继“云祭扫”“云祈福”“云纪念”平台基础的打磨之上,又一项数字化一体服务设施。慧心谷项目选址于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内,由福寿园国际集团旗下天泉佳境设计机构创新设计。以集约化和生态化理念,把“入土”缩量。该项目首批产品包括“数字陵园1.0”、数字礼葬、数字礼祭、“云纪念3.2”。
业界认为,除了数字化云端服务,部分墓园还推出了数字化纪念品,这一些互联网数字化的举措一方面减少人们的线下接触,有利于疫情防控;另一方面则可以促使殡葬产业更环保化,此前不少墓园已经推出鲜花葬、水葬等各类节地葬,如今随着数字化陵园的推出,则更能推动环保节地发展。“互联网+实体”已成为助力传统殡葬业转型的深化融合模式。
别让纪念变味
虽然代祭扫和云祭扫成为趋势,但其中也有些变味的商家。
据记者了解,在一个二手网站上陈列了不少私人代扫墓商品页面,除了含有清扫墓碑、献花献果等,这些商家大多还提供代哭、代唱、代磕头,甚至代烧纸等定制项目,这些所谓的定制项目加价数百元、上千元。
一家位于山西的商家标明:“代办服务私人定制千元一单,可代倒酒、代聊天、代嚎啕大哭”。
第一财经记者在该网站上咨询了江苏南通一位商家,其表示,常规的祭扫收费800元,代哭要加价400元。在记者进一步询问下,对方表示可以先付一部分定金,扫墓时现场视频,结束后再付尾款。
除了随意加价,私人代祭扫的执行情况也难以保证。四川省消委会近日提示,近年来出现代客扫墓、代烧纸钱甚至代哭等祭扫服务,但存在“代扫”者随意报价,收费不少却不去扫墓,只是通过微信直播转切其他镜头来欺骗消费者的情形。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蓝天彬律师表示,私人代为扫墓行为在民事法律上属于有偿委托合同关系,双方在合同中要约定清楚服务内容和违约责任,以便于减少纠纷。
“如果出现假的现场照片、假视频,以及一系列未履行的情况,消费者可以投诉反映,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也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赔礼道歉、退还款项等。如果商家没有代为扫墓,而是大规模地伪造扫墓现场视频照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从而骗取消费者的财物,涉案金额较大,那么也有可能涉嫌诈骗罪,消费者可以报警,请求公安机关刑事立案,追究刑事责任。”蓝天彬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