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近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债登”)托管数据显示,中债登托管量2月净增5293亿至88.49万亿元;上清所托管量2月净增9644亿至30.39万亿元。从机构动向来看,商业银行、信用社仍在增配国债、地方债、政策性金融债和央行票据等利率债。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是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出于风险偏好收紧和流动性管理的考虑,银行倾向于增配利率债;另一方面,稳健货币政策下,利率债迎来利好。
风险偏好降低
数据显示,2月中债登和上清所的债券总托管规模环比增加1.49万亿元。信达证券分析,主要是存单净融资大幅放量所致,其余主要券种托管增幅多有下滑,一方面国债到期规模进一步上升,使得国债托管环比大幅下降;另一方面,2月利率水平有所上行,信用债发行规模普遍下滑,短融券、中票、企业债托管增幅均较上月回落。
在二级市场上,机构配置意愿分化明显。2月广义基金、证券公司在结构上均呈现“减配利率债,但增配存单与信用债”的特征;而银行继续大规模增配债券,且主要以增配政策性金融债、国债为主,同时减配存单和信用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记者,银行增配利率债,主要是面对复杂内外经济环境,全球市场波动剧烈情况下,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偏向防守,一是,增配利率在增强流动性管理能力;二是,仍有不少信用债违约令银行降低风险偏好;三是,国内逆周期与跨周期政策发力,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银行负债压力整体略有环境,另外,由于短期市场对稳增长预期,稳健货币政策略偏松,利好利率债。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补充表示,国内风险防控压力较大,加上2月份利率下行,银行出于防风险考虑增配利率债;此外,为了稳增长,政府债券发行量较大也为银行业配置利率债提供了更多的市场供给。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指出,在银行配置债券的考量中,除了票面利率,还要考虑和其他资产相比所要承担的机会成本。从税收、资本占用以及风险成本等角度综合来看,目前国债、国开债以及地方债,相较于一般贷款来说对于银行有较好的配置吸引力,由于商业银行风险厌恶程度较高,持仓的绝大多数为利率债;同时,银行利息收入需要交税,因此利率债中更偏好免税的国债和地方债。
具体来看,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分析师张丽分析,银行配置资产需综合考量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率等因素,与利率债相比,信用债和同业存单风险相对偏高,流动性偏弱,风险资产权重占比高,因此,在利差不明显的前提下,商业银行更偏好配置利率债,减配信用债和同业存单。
资产端面临配置压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融市场震荡,机构投资偏好收紧,是银行增配利率债的重要原因。
“贷款投不出去,资产端没有好的配置选项,只能增配利率债。”某农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坦言。
某理财子公司人士告诉记者,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向高质量发展、叠加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增速较过往有所降低,相应社会融资需求增速有所降低,形成资产供给层面的“荒”;更为重要的是,资产需求端对于资产收益变化的敏感性一般滞后于资产供给端,这也使得符合资金收益率要求的资产出现紧缺。
央行公布的2月社融数据显示,2022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
张丽告诉记者,2月社融数据不及预期,信贷投放不理想,银行资产端面临着资产配置压力。从投资标的上看,利率债收益率持续走低,信用债风险持续暴露,股市震荡,同时监管对非标等高收益资产监管趋严,银行投资标的选择空间较小,同时面临着较大资产收益率下行的压力。
娄飞鹏也指出,在市场震荡幅度较大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向于安全系数高的债券,这也是银行的风险偏好较低所决定的。
周茂华亦表示,当期内外环境下,短期银行资产配置偏保守,对于利率品种及高评级资产品种的偏好相对高一些。“短期看,国内稳健货币政策略偏松,机构流动性偏好,全球经济趋缓压力与市场波动偏剧烈,一定程度利好利率债表现。但随着国内经济稳步恢复,全球通胀压力上升,发达经济体政策转向,制约利率下行空间。”
展望债市配置价值,中诚信国际指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在基本面仍偏弱、经济修复不确定因素仍存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的可能性较低,叠加实现“扩大新增贷款规模”等宽信用目标仍需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因此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张丽建议,二季度仍存在降息的可能,预计未来债市仍有上涨空间,收益率将呈继续下行趋势,银行可增配久期相对较长的利率债。
关键词: 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