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一系列“外商大撤离”行动中,作为第一家冲破“铁幕”入驻苏联、见证了俄罗斯30多年社会变迁的美国餐饮企业麦当劳的关闭,让国际舆论唏嘘感慨。很多人想起三十多年前麦当劳进入苏联时的疯狂。
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理查德和莫里斯·麦克唐纳兄弟在加利福尼亚州开设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麦当劳餐厅,这些美味的高热量油炸食物被认为代表了美国的新式生活方式,很快美国式的快餐文化在全世界蔓延开来。尽管在许多国家取得胜利,麦当劳却迟迟未能征服苏联。直到1990年1月31日,麦当劳才首次登陆莫斯科。其实早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之前,苏联就曾尝试引进麦当劳,计划赶在奥运会开始前建立一个发达的餐饮网络。但谈判没有成功,麦当劳想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在苏联开设专门机构,而彼时的苏联还没做好引入外资的准备。1980年,美国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由对其实施制裁,包括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麦当劳的引入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美国不愿意放弃苏联市场这块硬骨头,既然无法通过交涉,只能派出中间人,由麦当劳加拿大分部总裁乔治·科洪展开谈判。1988年4月,莫斯科当局批准与加拿大麦当劳餐厅有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苏联之所以肯打开这个豁口,与当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新思维密不可分。
苏联与加拿大签署创建合资协议后,莫斯科报纸上就刊登了麦当劳招聘公告,每小时两卢布的高薪吸引了3万多人报名,最终600名应聘者脱颖而出,他们不仅年轻热情,而且还懂外语和电脑的基本操作。据称,那些在苏联餐饮业工作过的人被拒之门外,因为企业担心他们继承了对顾客粗鲁和不屑一顾的态度。俄罗斯人的不苟言笑是出了名的。麦当劳培训员工基本礼仪时要求面对顾客时保持微笑和礼貌,记住“欢迎光临,谢谢惠顾”等话语。对苏联人来说,这种“顾客就是上帝”的西方服务理念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文化冲击。餐厅管理层不得不对收银员和服务员进行一番培训。
历史学家爱德华·格列津曾称,“麦当劳”出售了一种特殊气氛,“一种苏联食堂无法提供的节日气氛。”苏联媒体当时评价,在人们普遍沉闷、生活普遍贫困的情况下,明亮的海报、优雅微笑的服务员,都让苏联的生活方式有了某种无声的遗憾。
1990年1月31日,苏联首家麦当劳正式开业。在一排排颜色灰暗、风格一致的建筑中有一个墙面挂着醒目的彩色招牌,由一个亮黄色的字母“M”和一面绘有镰刀和锤子的苏联国旗组成。苏联作为合资企业,经典的招牌上融合了苏联元素。
招牌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离营业还有1小时,普希金广场就有5000人排队翘首期盼,队伍排了好几个街区,长达几公里。据统计,这家能容纳900个座位的超大麦当劳开业当天,约有3万名莫斯科市民进店消费。并且第一批访客还获赠了带有苏联国旗的麦当劳徽章和小旗子。
店里一个巨无霸汉堡卖3.75卢布,一个芝士汉堡卖1.75卢布。莫斯科的一名医生回忆,当时她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20卢布。她回忆,“初次尝到麦当劳的时候没有特别激动,这些快餐和俄罗斯的传统食物很不一样,麦当劳的肉饼不像俄罗斯的肉饼实在,在没有可口可乐之前,我们喝柠檬水和格瓦斯这些更天然的饮料。”
餐厅美丽的内饰、热情周到的服务、食物彩色的包装等使得不少苏联人对这种新奇的快餐趋之若鹜。一些人用完餐后还将色彩明亮的塑料盘子带回家。外国商品色彩缤纷的包装与灰暗的苏联包装形成了强烈对比,之后,许多苏联人干脆用红色的可乐罐装饰厨房。
对普通苏联人来说,麦当劳的出现象征着对世界开放的姿态。1990年正值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高峰期,西方媒体报道相关消息时,声称苏联人争先恐后地“尝一口自由的滋味”。这家麦当劳对苏联人来说不仅仅是一家餐厅,更是一扇打开西方世界的窗口。(李琳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