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Macro Business网站3月14日文章,原题:中国留学生带来(教育)出口创汇,但印度人没有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认为,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出口的规模被严重夸大。原因很简单,澳统计部门错误地计算了一部分国际学生在澳支出的费用。这些国际学生用通过在澳打工的收入支付费用,按道理说,它们不应被计为出口创汇,因为这些钱源于澳大利亚而不是来自国外。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来自中国学生的国际教育出口创汇规模,很可能远高于来自印度、尼泊尔、菲律宾和哥伦比亚等国的学生。因为来自这些国家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利用在澳打工收入维持留学生活,相比之下,中国学生通过打工赚钱留学的比例仅为1/5。
在持有澳学生签证人数排前10位的国家中,在澳打工的比例如下: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为20.6%,印度为77.8%,尼泊尔为87.2%,越南为54%,印尼为54%,马来西亚为41.1%,韩国为55.3%,巴基斯坦为74.1%,菲律宾为80.8%,哥伦比亚为88%。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也印证了笔者的观点,该文指出,在澳各大高校招收的所有中国学生中,目前仍在中国通过远程学习上课的多达60%,而来自南亚国家和哥伦比亚的学生更希望在澳接受面对面授课,这可能与他们对在澳工作和获得永久居留权更感兴趣有关。正如《澳大利亚的大学能进行改革吗》一书所解释的那样:“对许多南亚学生来说,学生签证是一种昂贵但几乎不加伪装的工作签证。”如果取消工作权和永久居留权,来自南亚和菲律宾、哥伦比亚等国的学生人数可能将出现断崖式下跌。(作者莱思·范昂塞伦,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