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清清 北京报道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企业更是这一群体的领头羊。
今年,“着力培育 ‘专精特新’企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顶层设计层面,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方向更加明确。
所谓“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其中佼佼者又被称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今年带来两份建议,其中一份便与“专精特新”相关。“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中,中小企业和大型行业企业同样重要。中小企业不仅是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对就业、民生等问题都影响重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杨元庆指出。
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
在“专精特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国家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已经在加码。
2021年12月,工信部等19个部委印发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形成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还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重点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杨元庆代表带来了《关于用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的建议》。
杨元庆指出,在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少中小企业存在数字化基础薄弱,资金和技术人才匮乏等挑战,升级改造动力不足,也缺乏清晰的着力点和抓手。
“因此,大型行业企业应当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杨元庆表示,尤其是帮助好、服务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和“配套专家”,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局面,以此来支撑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就此杨元庆建议,政府及相关协会应共同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为评估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评估咨询、培训与资助方案,切实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
此外,杨元庆指出,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应科学精准制定帮扶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包括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支持政策、畅通市场化融资渠道等。
“行业龙头企业应该积极承担起自身责任,带动、支持和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共同创新和发展,稳定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供应链。”杨元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
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数字经济相关内容。
细数杨元庆过去五年的建议,主要聚焦在数字经济领域。即便是今年关于中小企业的建议,也同样以数字化作为落点。
“疫情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只有‘制造’强,才能助力国家穿越复杂多变的经济格局和产业周期。”杨元庆坦言道,“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的推动下,各种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加速了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带动了传统行业的提质增效。”
因此,杨元庆认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数字经济只有根植于实体经济的基座中,才能焕发出更大的价值。
就此,杨元庆指出,一方面,我国要大力发展以“端-边-云-网-智”新IT技术架构为基础的“新基建”产业,让数据中心、5G网络、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核心技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另一方面,要以“新IT”助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传统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才能增强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杨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