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陈少颖
新能源车正成为广大车主的选择。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猛,全年共销售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在新车销售中占比为13.4%,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售中比例会达到20%。
随之而来的,是不得不考虑的里程焦虑。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配套仍然存在巨大缺口。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784万辆,公共充电桩却只有114.7万个,桩车比例为1:6.8,充电不便造成的“里程焦虑”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命门之一,也逐渐成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在今年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丁佐宏提交了《关于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城镇规划的提案》。
他指出,由于公共充电桩总体数量不多,不少车主选择建私家充电桩,甚至“飞线充电”。在一些老旧小区,原本电力供应紧张,线路老化严重,私人充电桩很可能导致线路过载,成为重大公共安全隐患。
“所以,加快新能源公共充电站的建设步伐,满足居民便捷出行的需求,成为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丁佐宏说,“这不是一时的口号,而是提倡低碳应当做出的努力。”
对此,他建议:首先,政府部门要把新能源公共充电站的建设,当成城镇规划的重要内容,统筹布局。一方面,要积极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加强城市规划、电网企业、配套建设方、充电运营商以及房地产商、物业公司等相关各方的合作,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商业运营模式。另一方面,对于居住区以及商场等公共建筑内外的充电设施建设应纳入法定政策,如明确新建居住区或公共建筑配建充电设施占其总车位的比例,以及未来预留充电接口的车位比例。
其次,对盈利困难的公共充电桩运营企业进行补贴。目前,只有少数省市制定实施了覆盖全境的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政策。建议各地政府将补贴政策由省会城市试点后,向所有地市逐步延伸,扩大覆盖面,促进电动汽车购买使用的积极性。此外,由于不同设备制造商在施工建设、设备控制、联接输出等方面存在差异,需尽快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利于补贴政策更快更好实施。
再者,政府应鼓励新能源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大充电技术攻关,缩短充电时间。建议从技术创新和倡导共享两方面推进。在技术层面,充电端要积极研究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设施建设中的融合应用;供电端要鼓励“新能源供电”,加快太阳能、氢能、风电等新模式的应用落地。在共享层面,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共享化程度,加强公共充电桩的互联互通,实现设备利用率最大化。
股民福利来了!送您十大金股!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