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彪
2021年3月,第三方测评机构小红花测评在网络媒体发布系列视频,指出另一家第三方测评机构老爸评测“故意做假测评”“收费推荐”及销售洗手液等产品存在问题。而老爸评测认为小红花测评搞“商业诋毁”,将其告上法庭,索赔200多万元。
近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小红花测评发布视频的部分内容属实,但其使用“造假”“忽悠”等言论有贬义色彩,对老爸评测产生不良影响,判令小红花测评向老爸评测发布消除影响文章,并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双方均不服判决,称将上诉。
一审法院的判决似乎是两家“各打五十大板”,这让本就存在争议的案情更加扑朔迷离。第三方测评市场乱象存在多年,该案作为一个触发点,再度引发人们对该行业市场的关注,完善法规制度、加强对第三方测评行业市场监管的呼声再起。
所谓第三方测评,是指独立于两个具有利益相关性的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对商品或服务进行检验评测,并给出不带有倾向性的结论。第三方测评机构的存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们既是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帮助政府摆脱信任危机,又能为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我国第三方测评市场快速发展。
然而,正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第三方测评机构大量涌现,行业市场泥沙俱下,乱象频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第三方开展测评服务没有从业资质、准入门槛的规定,且缺乏统一的评测标准。一些机构自立标准给商品或服务评级或推荐,这就容易出现第三方测评机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当前市场环境下,很难保证第三方测评机构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存在虚假测评、不正当竞争的隐患。
缺少资质监管,没有准入门槛,这是当下第三方测评行业最显见的问题。有媒体调查发现,现在许多网络平台都有专门做测评的入口,存在大量“测评博主”“测评主播”等。也有一些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测评机构,拥有几十人、上百人的团队。这些个人或机构虽都声称具有很强的测评能力,但他们大都没有作为权威、专业第三方的资质。更多的情况是,仅凭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录一段试用、检测某产品的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生成一个可供分享的评测内容,就算是完成了第三方测评的工作。这种毫无科学性、专业性的测评,何来公正性、权威性?另外,很多第三方测评机构具有商业属性,有明显的营利动机(比如,有的机构在播放测评视频时,将产品的链接发出来,让消费者选择),这就更有问题了。
第三方测评机构在市场中理应扮演“黑包公”的角色,而现实中一些第三方测评机构却干着“恰烂钱”(网络流行语,“恰”即吃,意为赚黑心钱)的勾当。这样一来,第三方测评机构不仅维护不了市场秩序,保护不了消费者权益,反倒扰乱市场,助长不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对整个经济生态造成破坏。
显然,需要给第三方测评行业立规矩,加强监管。要让第三方测评机构做到严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准则规范为指南、标准方法为遵循来检测产品或服务,确保检测结果公正、权威,必须要建立完善相应的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应进行法治化的系统治理,引导行业向上向善,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行业自律,强化责任追究,彰显法律引领威慑惩戒的强大力量。当务之急是筑起行业进入门槛,完善资质认定,对整个行业市场进行一次清理,将那些胡评乱测者逐出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