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伴随“柳夜熙”“AYAYI”等虚拟人的爆红,现象级虚拟人形象带动虚拟人不断出圈,越来越多的虚拟形象正在走入大众视野。前不久,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上,已故著名歌手“邓丽君”与歌手周深实现同台对唱。
行业预测显示,到2030年,我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还将达到2700亿元。虚拟人行业或迎来新的爆发点?
今天央视财经《对话》节目现场为大家请到了几位业内的专家↓↓↓
百度集团副总裁 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吴 甜
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 李 笛
资深媒体人 吴伯凡
引力传媒董事长 罗衍记
虚拟偶像、虚拟主播、虚拟员工不断涌现,品牌企业、特效公司、互联网大厂,各方纷纷入局的背后,虚拟数字人,是未来世界的解决方案?还是虚火?央视财经《对话》——《虚拟数字人来了》为你解答。
虚拟数字人是什么?
“性价比”高吗?
虚拟人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具有人的外观、特点、行为,依赖显示设备展示的虚拟形象。简单来说,虚拟人就是让用户感觉到人格的数字形象。当下,虚拟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包括虚拟主播、虚拟偶像、虚拟记者、虚拟助手等。
吴甜:虚拟人并不是全新的事物。过去几年中,在技术和需求的双向驱动下,二次元风格和超写实虚拟人层出不穷,一方面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代表的新兴媒介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商业化路径;另一方面,虚拟人应用于金融、运营商、数字展厅等领域,涌现出银行数字员工、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等服务型角色,并显现出商业价值。
目前来看,虚拟人的发展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尤其是制作成本很高。打造一个高精度、高保真的非特异型虚拟人,动辄就需要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投入,特异型虚拟人则需要花费更多,且制作周期比较长。百度希望通过AI技术把虚拟人的生产周期缩短到小时级别,降低生产成本,并且驱动生成内容。
罗衍记:虚拟数字人是大势所趋,它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我们在服务领域的一些企业,他们整个用户消费潜力越来越年轻,对于数字虚拟人,包括虚拟IP,已经成为他们文化消费习惯的主流和主要需求。
虚拟数字人能干什么?
手语主播、虚拟偶像、虚拟男友、虚拟主持人、虚拟客服.....
李笛:今天我们在讨论人工智能,讨论虚拟人,其实它还处在一个特别早期的萌芽时代,还处在那个蛮荒的阶段。太多的规范,包括说人和人工智能和虚拟人之间是一个什么协同关系,都还没有确定下来。
吴甜:虚拟数字人的背后,其实我们需要它像人一样,对于这个世界是有感知的,它是有知识的,它有相应观点,而且它的价值观是稳定的。以及我们对信息越来越强的处理能力,其实已经在逐渐形成AI系统背后的知识体系。比如百度开展了一款火星车祝融号的数字人,那是非常可爱的数字人形象,它现在已经在互联网上为用户带来了航天相关知识的传播,还有一些新闻的传播。
虚拟数字人发展趋势是什么?
更自然、更跨界、更安全
吴甜:我觉得这种矛和盾两方面的技术,都是要大力发展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底层价值观非常重要。技术发展的同时需要规范,需要把技术用在更向善的一面,更温暖、更有温度的一面。
吴伯凡:任何一个技术,当你使用它的时候,就意味着会有另外一个你看不到的危险性存在。
李笛:人工智能会成为一些新的节点,这些节点有的是创造者,有的是伴侣,有的甚至可能是我们每个人的替身。他们能够替代我们,使我们每个人能够更好地去优化所在的社交网络和工作网络、生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