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1年CPI同比上涨0.9%,专家分析今年物价走势
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1年12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食品价格仍然是影响CPI变动的主要因素。2021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9%,低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目标;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方面,在保供稳价措施持续显效叠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因素影响下,全年持续高位的PPI在临近年底时涨幅连续下降,最终实现全年同比上涨8.1%。
关注1
猪肉价格重回下降轨道,预计节前稳中有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3%。食品价格仍然是影响CPI变动的主要因素。
其中,随着鲜菜上市量增加,价格从高位开始回落,鲜菜价格较上月下降8.3%,与2020年同期相比仍然上涨10.6%,但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20.0个百分点。
猪肉价格也基本结束反弹,再次回到下降轨道。与去年11月相比,猪肉价格仅上涨0.4%,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11.8个百分点;相较于2020年同期,价格下降36.7%,降幅比上月扩大4.0个百分点。
一般来说,年底是猪肉消费的旺季,此次猪肉价格却一反常态呈现下跌态势。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去年12月31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3.08元/公斤,比12月1日下降6.2%,比2020年同期的45.46元/公斤下降45.7%。
分析原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南方一些城市腌制腊肉已经进入尾声,需求减弱,同时,生猪出栏速度有所加快,进一步增加了供给,供需错配导致价格下跌。
市场供给的增加与养殖户心理直接相关。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解释,由于去年10月下旬曾出现一轮猪肉价格反弹,一些企业和养殖户选择了压栏,通过减少供给以期进一步抬升价格。元旦前,当时压栏的生猪集中出栏,同时,去年12月份生猪存栏量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市场的猪肉供给整体比较充裕。
从需求来看,去年四季度的猪肉消费呈现了一个提前的趋势。由于此前猪肉价格曾一度跌到10元钱每斤,不少人选择趁价低时提前腌制腊肉,也就导致了原本12月份才出现的腊肉腌制高峰提前结束。由于一部分消费需求被提前消耗,猪肉价格从12月第二周便开始下降。
距离春节还有两周左右时间,猪肉价格还会变化吗?朱增勇表示,从往年来看,家庭或商超的备货需求一般会在春节前两周左右结束,同时,在“就地过年”的倡导下,整体的消费需求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猪肉的消费需求也会比较稳定。
在供给增加、需求稳定的情况下,春节前的猪肉价格将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不过,由于节前的消费需求相比平时还是会旺盛一些,因此回落空间不会太大。”朱增勇预计。
关注2
煤价油价回落,PPI连续两月涨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下,PPI去年上涨8.1%。自去年10月涨幅“见顶”后,PPI已连续两月涨幅回落。12月,PPI同比上涨10.3%,涨幅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
其中,生活资料的价格较为平稳,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动是影响PPI变化的主要原因。去年12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3.4%,涨幅回落3.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6%,降幅比上月扩大1.5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中,最受人们关注,同时也是价格变动最大的分别是煤炭和石油。
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煤炭价格继续回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8.3%,降幅扩大3.4个百分点;煤炭加工价格下降15.4%,降幅扩大7.0个百分点。
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连平分析,保供政策延续使得煤炭供应较为充足,同时,由于下游电厂库存高企,企业持观望态度,受其影响,煤炭成交减少,榆林等地煤炭销售下滑明显,导致煤炭价格下跌。目前,动力煤价格已恢复至822元每吨左右的正常水平,环比下跌24.2%,同比涨幅收窄至0.5%。
石油方面,去年12月,石油开采价格下降8.3%,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下降4.0%。11月下旬起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连续3次下调,汽油价格累计下调655元每吨。
国内石油价格的下调受到多重外部因素影响。连平分析,一方面,奥密克戎导致国际疫情复杂化,加重了对经济复苏的担忧,同时,在通胀预期高涨的压力下,美国联合多国释放原油储备,伊朗谈判重启干扰市场预期。国际油价自去年10月底开启回调,由高于80美元/桶回落至70美元/桶以内。
不过,由于库存缩减,去年12月起国际油价震荡上行,12月3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将对今年1月国内油品及化工产品价格有所支撑。
■专家分析
今年物价走势如何?
去年CPI同比上涨0.9%,低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目标。从全年走势看,CPI始终表现低迷,开年连续两月涨幅为负值;3月起涨幅回正,但连续多月处于2%以下;直到11月,受猪价反弹、菜价高位等因素影响,CPI涨幅短暂回升至2%以上,12月又再次回落,同比上涨1.5%。
为何去年全年CPI与年初时的预期会有如此大差距?连平表示,去年的CPI走势可以用“低位回升”来形容,主要影响因素还是猪周期下行和高基数影响。
去年2月以来,猪肉价格连续9个月环比下跌,全年均价同比下滑38%,对CPI同比拉动为-0.7%,多数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为负值。尽管油价回升支撑非食品CPI上涨,但核心CPI上涨有限。
从需求来看,散发式疫情间歇性影响了接触性消费和服务业的恢复,消费需求较弱。连平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节假日出行消费仅为2019年同期的70%-80%。
判断今年的CPI走势,连平认为,在猪周期拐点呈现、价格传导进一步体现的带动下,CPI有望稳步回升,四季度部分月份单月同比可能超过3%。
春节前的价格走势则与食品价格走势密切相关,若节前需求明显上涨,食品价格环比涨幅与那些春节在1月的年份的平均涨幅相符,则CPI将维持1.6%左右的同比涨幅。但是,如果猪肉市场仍维持“供强需弱”的格局,CPI可能回落至1.0%左右的水平。
对今年的PPI趋势,连平认为,PPI下行趋势已确认,但疫情制约产能扩张、能源短期供给弹性有限、国际运力短缺、生产去碳化等供给约束仍存,今年一季度PPI仍将维持相对高位,后续将在流动性收紧、需求增速放缓、供给持续恢复、大宗商品价格修复及高基数的影响下较快回落,下半年可能出现负值。他预计,今年1月,PPI同比涨幅可能约为10%。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