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叶子
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数达到20家以上。
“十四五”期间,上海明确了高端装备产业“7+X”重点发展领域,提出7000亿元的产业规模目标。
12月20日,《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发布。高端装备产业作为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六大高端产业集群之一,是上海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创新增长极与核心技术策源地。
具体来看,包括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数达到20家以上;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设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00个,实现关键装备与核心部件首台(套)突破300项;数字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兴技术与高端装备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建设高端装备市级智能工厂40家以上等。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平介绍称,规划明确的发展重点领域包括智能制造装备、民用航空航天装备、民用船舶及海工装备、高端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高端医疗装备、微电子装备、其他高端装备。
八大领域
以民用航空装备为例,以发展集群、完善体系为重点,首先是加快商用飞机产业发展,推进ARJ21规模化生产及商业化运营、C919稳定量产、CR929研发设计,打造数字化柔性装配生产线,提升复合材料研制、检测、维修能力。
上海市经信委重大装备产业处处长吴栋林对记者介绍,早在1980年上海就研制成功“运10”大型客机,目前形成了“三个突破”。一是国产飞机形成市场突破。ARJ21国产支线客机已形成规模量产和市场化运行能力,233条航线运送旅客超过400万人次,成为市场接受度较高的一款国产飞机;C919国产干线飞机也将完成取证交付首家用户东方航空公司。另外,还在发动机和机载系统形成自主突破,产业配套建设也有突破。
下一步,将以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民用航空“研发+制造+服务”产业链体系为行动目标,以全面实施飞机整机“链长制”为重要抓手,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民用航空产业中心和协同长三角建设形成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集群。
微电子装备领域,则是以自主可控、创新升级为重点,加快微电子装备迭代升级,强化本地部件配套能力,围绕12英寸大生产线需求,初步建成较完备的集成电路核心装备自主供给体系。在集成电路装备,推进先进光刻机、高端刻蚀机、晶圆清洗设备、离子注入设备、气相沉积设备、量测检测设备、先进封装设备等核心产品研发等。
2020年,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实现工业产值达58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15%。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民用航空航天装备方面,以“中国商飞”为核心的较完整商用飞机产业链基本形成;民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综合技术实力位居国内首位;新能源发电装备取得进步,风电装备、光伏装备、智能电网及储能领域形成新增长动力。
第一财经今日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在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数字化发展方面,宁德时代将在上海闵行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布局包括先进材料、系统结构、极限制造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内的“四大创新体系”。此外,宁德时代还将在临港新片区打造动力电池模组智能工厂,预计明年初投产。
怎么做?
根据规划,空间布局方面上海将形成高端装备“1+2+N”产业布局,“1”指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为高端装备创新和制造核心区,“2”指以沿江发展带、环湾发展带为两大协同发展带,“N”指多个特色产业群组成的示范发展区。
同时,围绕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规划以“高端化、数字化”为核心,提出七大工程任务。分别是数字化装备融合工程,数字化生产提升工程,高能级创新引领工程,高价值产业链固链工程,高标准品牌创优工程,高质量载体建设工程,高水平协同发展工程。
刘平介绍说,装备数字化是高端装备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为抢占装备数字化先发优势,上海前期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工作部署,实施高端智能装备首台突破专项,开展智能工厂“10030”专项行动,优化装备产业发展生态。“专项行动自去年开展以来,累计已推动超1000家规上企业实施智能工厂水平线上测评,组建超100人规模的智能工厂专家委员会,实地为超200家企业提供免费诊断咨询,建成市级智能工厂60家。”刘平称。
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韩大东告诉记者,上海市推进装备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上海发展高端装备产业,其中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进装备数字化转型,实施“双数”工程,即数字化装备融合工程与数字化生产提升工程,构建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战略优势。
数字化装备融合工程,核心是提升装备自身的数字化水平。数字化生产提升工程,核心是增强装备制造的智能制造水平,比如全面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推进装备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加强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VR/AR等数字化技术赋能,打造一批柔性高效的智能生产加工系统、产线、车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