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报告》显示,苏州以86.2分遥遥领先,深圳、南京、北京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与此同时,天津、西安、郑州排名靠后。此外,在多数城市,定时定点投放原则在社区普遍落实不到位,导致监督指导力度不够,居民自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较低。
每经记者 李彪
近日,由中国环境记协主办的第二十期环境茶座暨指尖上的环保“垃圾分类随手拍”公益活动年度总结会召开。
据悉,“指尖上的环保”公益活动是中国环境记协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在2018年启动的环保公益活动,旨在号召广大社会公众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呼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加入到保护蓝天碧水的行列中来。
在本期茶座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万科公益基金会在会上发布《垃圾分类指数(GSI)及2021城市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显示,苏州以86.2分遥遥领先,深圳、南京、北京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这说明继上海之后,以苏州为代表的部分重点城市,已初步建成垃圾分类体系。为解决长期困扰城市发展的生活垃圾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样本。
与此同时,天津、西安、郑州排名靠后。此外,在多数城市,定时定点投放原则在社区普遍落实不到位,导致监督指导力度不够,居民自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较低。22个城市总分平均值仅为22.5分,绝大多数参评城市的社区垃圾分类实际表现不佳,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遭遇瓶颈。
对于城市垃圾分类应如何“啃掉硬骨头”,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纷纷献计献策。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在介绍上海的经验时说:“上海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百姓为主力、NGO为主推的模式。其中,环境公益组织在传播和监督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文件中特别指出,积极推广撤桶建站、定时投放和监督指导等行之有效的分类投放模式,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效果。
清华大学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介绍,实践证明在垃圾分类初期,撤捅建站、分时投放和监督指导是行之有效的举措。这几个方面是科学管理的体现,有助于形成长效机制,最终有助于居民积极参与,养成良好习惯。
同时,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指出:“垃圾分类指数是‘双碳’战略背景下,生活领域尤其是公众消费端现状的象征,能够发挥出四个作用:一是推动践行绿色低碳简约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消费,实现减量化;二是推进生活垃圾科学合理分类,再次减量化;三是通过减量推动资源回收再利用率,减少对生产端的需求,这也是让生产领域减碳;四是强化公众责任意识,也为未来实施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提供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