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实习记者 蔡智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2月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有关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吴振斗表示,当前,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处于发展阶段,国内各地发现本土病例,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
当前疫情下,中医药临床救治情况如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邴媛媛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总体部署和当地需要,派出工作人员和中医专家赴疫情发生地,支持中医药防治工作,推动中医药早期干预、全程使用、全面覆盖。
邴媛媛介绍,首先在工作机制方面,在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创新形成了“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在常态化防控探索和全链条精准防控“动态清零”阶段,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和中西医协作机制不断推广完善。
“其次在治疗方面,对轻型、普通型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改善患者发热、咳嗽、纳差、乏力等临床症状,减少向重症发展。对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人一策’,发挥中医药在退高热、促进肺部渗出吸收、改善胃肠道症状等方面的疗效,减缓或阻断重症向危重症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转变。针对部分康复患者出院后仍有乏力、纳差、气虚等症状,应用中药和非药物疗法综合干预,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邴媛媛说。
在预防方面,邴媛媛表示,将中医药纳入“四早”,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指导各地结合当地气候和人群体质特点,制定中医药预防方案。对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触者,以“点开药到”为目标,第一时间进行中医药预防干预,确保中药“应服尽服”、“能服尽服”。将中医药预防延伸到封控社区及一线重点岗位人群,确保有需求的居家隔离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愿服尽服”。
通辽蒙中药产业协会相关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医药(蒙医药)在新冠肺炎救治当中主要起到对人体体质调整,对免疫系统进行基础调理的作用。
他还说,使用中药还是西药治疗新冠肺炎,还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环境等因素来决定。
“例如,有些患者体弱多病还有并发症,这种情况就相对适合用中医药(蒙医药)来进行医治。而有些患者体质较好,症状比较严重、急需处理,这种就更适合先用西药医治。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单纯用西药,例如退烧药、抗生素等,如果患者的肝脏和肾脏功能较差,这些西药会使肝、肾功能受损更加严重。但用中医药(蒙医药)协调治疗,就会减少这种现象。”他说。
他表示,中西医各有所长,“对号入座”、相互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本轮疫情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
随着新冠疫情的不断变化,中医药参与临床救治的举措有哪些变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副组长张忠德表示,专家组经过深入研讨和综合分析研判,本轮疫情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医的核心病因病机也没有大的改变,还是属于湿毒郁闭,仅仅由于地域、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不同,在证候特征上有所区别,出现了湿热侧重点不同,还有夹寒、夹热、夹燥、夹淤的表现,所以临床上也符合中医的“三因制宜”观点。
“比如在福建厦门和莆田的患者出现腹泻、呕吐、恶心的症状比较明显,湿邪更重,这和地域、饮食习惯相关。甘肃等西北地区的患者干咳、咽干、口干、咽痒等症状比较明显,这符合‘燥邪犯肺’的表现。”张忠德举例。
张忠德表示,各地可依据中医的“三因制宜”观点,在原来第八版“三药三方”基础上辨证论治,适当调整治疗。重症患者采用人参早期扶正、全程扶正。
张忠德认为,中医药为主治疗仍然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在2021年5~6月广州疫情过程中,收治本土病例166例,其中,单纯使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达到118例,占比超过71%,成功阻断了57例有重症倾向的患者往重症转变,效果显著。
“中医临床诊治疾病,需要对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最主要的是要寻找到疾病的核心病机,确定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疾病有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和优势。对于国内出现的奥密克戎病例,我们也非常关注,我们还是要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机、证候演变规律,根据中医几千年的疫病理论,结合发病季节、地域、人的体质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张忠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