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咖啡馆“聊”出伦敦证交所
从学习荷兰,逐步走上金融发展之路,到不断创新,逐步成为世界金融领域的领先者,伦敦证交所的成长、成熟俨然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教科书级示范。虽然二战以来随着世界金融中心的转移以及后来的多点发展,伦敦证交所的地位与巅峰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其发展思路依旧值得借鉴。
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北侧,有一处被办公楼环绕的不起眼的小广场。途经此处的人们,如不睁大眼睛仔细辨认,很容易忽略掉一座外墙为浅灰色的建筑。当然,还有墙面上那几个银色的英文单词—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伦敦证券交易所)。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交易所之一,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时间一直没有定论。一说是1773年,即经纪人们实际开始从事股票证券交易的年份;另一说是1801年或1802年,即交易所得到英国政府正式批准和承认的日子。不过,要说其真正的起源,还得追溯到更早的17世纪。
熟悉世界史的人都知道,直到16世纪初,伦敦还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城市。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将目光投向广袤的大洋,可伦敦人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依旧过着与以往无二的日子。
然而,仅仅一个世纪之后,英国就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了,伦敦也成为了当时数一数二的国际大都市。
回望这段历史,政治当然是重要驱动力,经济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因为恰恰就是在16世纪、17世纪那段时间里,伦敦的商人和冒险家们开始广泛参与到大航海中。他们用船只将大航海时代送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也为大英帝国的崛起从经济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英国崛起的背后,荷兰“功劳”不小。
地球人都知道,航海是个极为烧钱的买卖,烧好了一本万利,烧砸了血本无归,仅仅依靠一个组织承担所有开销、负担所有风险,难度系数太高。为解决资金问题,荷兰不仅成立了第一个可以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还成立了阿姆斯特丹银行和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很快,英国人就窥破了其中的奥妙,开始“偷师”。
1694年7月,英格兰银行宣告成立。自此,英国金融业正式起步,此举也为后来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伦敦早在1571年就成立了“皇家交易所”。不过,这个交易所“高傲”得很,身份不够不接待、品行不好不接待,交易品类也极少,以至于很多人不得不转移到附近的乔纳森咖啡馆“私聊”。
为什么选咖啡馆呢?因为从16世纪起,伦敦的咖啡馆就兴盛起来,各行各业的人都喜欢在里面闲聊。人来人往的地方,小道消息最是灵通,迫切需要信息支持的股票经纪人自然也愿意聚在这里。于是,乔纳森咖啡馆也就成了今天人们公认的伦敦证交所的原址。
后来,有一名名叫约翰·卡斯廷的经纪人自制了一份手册,上面总结了交易流程和注意事项,并附有其他人的股票和价格清单。这份清单实在是太实用了。有了它,人们讨价还价就有了基准,能少费不少口舌。很快,这份手册便推广开来。咖啡馆见状,干脆弄了个公布栏,把所有人的信息整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股票挂牌交易”的前身。
到了1761年,150名股票经纪人和批发商组成了一个俱乐部,开始正式从事股票证券交易。俱乐部于1773年在金融城的斯威廷小巷建起了新办公楼,名为“新乔纳森”,后来又更名为伦敦证券交易所。
英格兰银行与伦敦证交所的成立,意味着英国正式迈向金融中心之路。随着之后工业革命的兴起,伦敦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逐步掌握了欧洲的大部分财富流转。
纵观伦敦证交所的前世今生,大体可以看到一个较为明显的分界线—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为界,其发展历程被分成了两段,前半段的关键词是“学习”,后半段的关键词则是“改进”。
进入19世纪,随着金融体系的逐渐发展与完善,伦敦证交所的运行机制也开始向标准化、现代化转型。
1812年,交易所出版了《第一规则手册》,内容涵盖从贸易结算到违约等方方面面;从1840年开始,伦敦证交所开始采用电报机,信息传输速度从以天计算提升到以分钟计算;1880年,电话问世,信息传输速度更进一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正是在这场历时4年多的战争中,伦敦证交所确立了其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统计显示,战争期间英国近四分之一的海外证券均通过其清算。
时间进入了20世纪70年代,伦敦证交所引进了市场价格显示系统,交易员可以实时查看700多种主要证券的价格;1984年,与英国《金融时报》合作,推出了市值最大的100家公司的实时指数—富时100指数;1986年,计算机交易开始取代传统的大厅场内交易,交易活动呈几何级数增长;1995年,推出另类投资市场,让规模较小的成长型公司可以获得投资者的资金;1997年,一个新的电子交易服务系统(SETS)取代了旧的交易、结算和信息系统;2007年,伦敦证券交易所与意大利证券交易所合并,成立了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现在的伦敦证交所即是该集团的一部分。
2019年,伦敦证交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推出开创性的可互换的交叉上市机制,简称“沪伦通”。通过沪伦通,伦敦证交所的上市公司可以在上海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同时,上海证交所的上市公司可以在伦敦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
从学习荷兰,逐步走上金融发展之路,到不断创新,逐步成为世界金融领域的领先者,伦敦证交所的成长、成熟俨然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教科书级示范。虽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世界金融中心的转移以及后来的多点发展,伦敦证交所的地位与巅峰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其发展思路依旧值得借鉴。
如今,后脱欧时代已至,伦敦证交所还能延续往日的辉煌吗?这个问题,或许只有未来某一刻回望时,才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