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合肥建设“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主要载体,在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一直稳居前列,地区生产总值、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实施“清单式”环境准入
高新区以守护“绿水青山”为核心,打造“一山两湖”优质生态环境招牌。高新区严格落实规划环评要求,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机制,提高环境准入门槛,配合省市修订高新区“三线一单”具体管控单元,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
同时,充分应用“三线一单”编制成果,筑起生态屏障,进一步强化源头控制,将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拒之门外。形成了以家电、汽车两大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高端装备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制定“绿色化”发展方向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高新区积极落实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提出的布局优化建议,按照“绿色化”的发展方向,编制绿色发展规划,以顶层设计引领布局优化,以发展、辩证和服务的理念引导和规范企业履行环保主体责任,积极回应群众和企业诉求。
同时,高新区进一步完善项目选址和信息共享机制,在项目立项和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环节,综合考虑效益、环境、安全、健康等多因素,充分论证,科学考虑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合理布局,从源头上消除发展的制约因素。
完善“集约化”基础设施建设
合肥高新区基础设施完善,做到污水管网全覆盖,区内热电厂率先实现超低排放改造,资源利用现状远远优于规划环评提出的限值。合肥高新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均依托区外的望塘污水处理厂、合肥市胡大郢污水处理厂、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西部组团污水处理厂以及合肥经开区污水处理厂等5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区内污水管网基本建设完成,具备良好的接入条件,实现了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接管处理,达标排放。合肥高新区除企业因工艺需求自建燃气锅炉外,基本实现供热全覆盖。
2018年,园区地表水提前达到合肥市2020年阶段性目标考核要求;2020年,园区PM10、PM2.5平均浓度近五年来累计改善分别为21%、31%,累计获得上级生态奖补资金约4500万元,园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以规划环评为指导,合肥高新区按照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要求,切实消除发展制约因素,落实好配套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把好入区项目关、实施清洁能源生产、落实规划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积极创建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和绿色发展示范区,为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建设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