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有机会跟国际上的传统显示技术共同发展,把下一代显示产业做大做强。”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近日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表示,目前柔宇的折叠屏手机弯折次数可达180万次,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足够可靠。
近年来,中国北有京东方,南有华星光电,“缺芯少屏”的“少屏”问题已被解决,在LCD电视屏幕、手机屏幕领域,技术与国际巨头相差不大,但在高端屏幕领域,三星的AMOLED走在全球前列,主流的OLED技术路线也是以三星的低温多晶硅技术(LTPS)为主。
对于屏幕的下一代技术柔性屏,跟随还是换道?柔宇选择了后者。柔宇选择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技术,成就了当前全球柔性屏产业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
“柔宇的ULT-NSSP技术,从材料、设备、工艺、器件结构等,都和国际传统显示技术路线不一样,业界之前没有人做过,我们团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从基础的物理化学材料开始研究,花了几年时间做出技术原型。”刘自鸿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后来我们自建产线时也没有参考,又花了几年时间才在深圳建成投产。”
在“前无古人”的技术领域里,柔宇在2018年建成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并投产,在三星、华为等厂商的折叠屏手机面市之前,柔宇就率先推出了折叠屏手机FlexPai,成为全球第一家实现了全柔性屏量产和折叠屏手机出货的公司。据悉,目前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近1000万台。
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接受记者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相成摄
刘自鸿评价ULT-NSSP技术说,“新技术把原来复杂的设备工艺都精简掉了,所以自然地提高了良率,减少了设备投资成本,使得整体制造成本下降。综合来说,用户会得到更高性价比的柔性显示屏。”
新技术必然需要大量研发投入,这一点刘自鸿毫不犹豫,“以技术创新为基本的本领,是柔宇的基因。无论什么阶段都要保持持续创新,企业需要有危机感,知道世界不断变化、科技不断进步、行业不断发展、用户需求不断提升,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去满足用户、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柔宇研发投入分别为 1.6亿元、4.88亿元、5.86亿元和 5.83亿元,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308.17%。也就是说,最近3年里,柔宇每收入1块钱,就要拿出3块钱投入研发。刘自鸿表示,“随着后续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我们的研发投入还会进一步加大。”
虽然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地位难以撼动,但在手机以外的应用落地,柔宇走的更快——与空客、中车集团合作,将柔性屏应用到飞机机舱和高速磁悬浮列车车厢中;与LV合作,让柔性屏手包走上T台;包含数百片全柔性屏树叶的柔树安装在机场和商场,成为新型媒体交互入口……
柔性屏应用展示。
在传统技术路线上难以超越竞争对手时,另起炉灶或是唯一的方法,而每一个新产业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刘自鸿希望业界给予更多的耐心去对待这项新技术的发展。
“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也像打着手电筒挖地洞,直到挖穿了、量产了,才进入到应用。相信未来柔性屏的增长速度会更快,将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场景使用到柔性显示。”刘自鸿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方)